一样的“春风” 不一样的“温暖”

“春风行动”人气爆棚。

1月31日,“春风行动”全市启动,图为衡山县招聘现场。

扫码观看更多精彩。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王靖
“春风”年年有,今年更不同。
“四个一”机制精准采集信息、直播带岗“云端对接”、全市信息共享助推跨区域“双向奔赴”、打造“24小时不打烊”免费超级人力资源市场......在今年1月启幕的“春风行动”中,衡阳市及各县市区人社局推陈出新,线上线下共同发力,畅通“就业桥”,留住“返乡人”,缓解“招工难”。
目前,我市“春风行动”已圆满“收官”。统计显示,举办招聘会场数、参加企业数、促成就业意向人数三项指标均创近年新高。
一样的“春风”,带来了不一样的“温暖”。
潮流:返乡就业的感觉很好
“回家!”
1月27日,农历正月初六,看到村里微信群发布的招工信息后,在广东番禺打工的贺国旺和妻子果断做出了决定。
夫妻俩是常宁市洋泉镇杉树村人,长期在外打工,父母和小孩得不到照顾,这成为两人的心头隐痛。小两口很想在老家或周边找份稳定的工作,既不耽误赚钱,又方便照顾家人,但遗憾的是一直未能如愿。
通过洋泉镇杉树村微信群发布招工信息的企业,是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依美园(衡阳)实业有限公司,今年年初新投产,主要从事牛仔服装绣花及纺织卡通衍生制品加工,这次招的是车工、手工和绣花工。
贺国旺夫妇之前在番禺一家服装厂打工,与“依美园”招聘的岗位“对口”,所以被顺利录用,贺国旺成为手工部主管,妻子是车工。
“待遇条件没有话说,车间生产环境好,宿舍有空调、热水器及独立卫生间,我和妻子住夫妻房,食堂免费提供一日三餐,正式员工有五险一金,工资也跟广东番禺接近......”贺国旺掰着手指,开心地盘点着自己的待遇。
最让贺国旺感到欣慰的是,几乎每周都能回洋泉镇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开车半个小时就能到家,很方便。”
“我们可提供优质岗位130余个,目前已有80多人入职上岗。”谈及企业招工,“依美园”董事长陈红林信心满满,“岗位满员只是时间问题,毕竟优厚条件摆在这里。”
“依美园”是众多入驻常宁市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的企业之一。作为承接广东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项目,该产业基地一期正式签约企业30家,已有11家入驻服饰生产园,7家入驻环保设施园。
企业扎堆集聚,带来的是劳动力的旺盛需求。在常宁市委、市政府及常宁市人社局“春风行动”的牵线搭桥下,湘南纺织产业基地已成为吸纳就业的“磁场”,不仅常宁市,衡南、祁东等其他县市也有人慕名而来。
方便照顾家人,可选择的企业越来越多,企业待遇与沿海接近----这是吸引不少在外打工者返乡就业的重要原因,尤其今年以来,返乡就业成为新的潮流。
衡南县茶市镇的罗双双,过去在广东东莞一家电子厂打工,今年春节期间,衡南县人社局抢抓在外务工人员回家过年的时机开展“春风行动”,组织得意电子等企业在镇里“摆摊”招工,前来“赶集”的罗双双多方比较后,选择了去“得意电子”,虽然他目前只是一名学徒,但他觉得,“离家近,归属感还是强很多”。
家住云集县城的陈施过去在广州一家物业公司上班,现在,她是中通快递衡南分拨中心的人事部主管,在她看来,衡阳有很多企业是从沿海内迁过来的,岗位及管理模式与沿海比较接近,待遇也不错,加上离家近,“通过春风行动进一步加强宣传和对接,对在外打工者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万里衡阳雁,寻常到此回”,在和煦“春风”的吹拂下,越来越多在外飞翔的“大雁”成为“归雁”,在故乡衡阳幸福地“栖居”。
创新:“常”中有新助推“双向奔赴”
兴业暖人心,“春风”送真情。
屈指算来,衡阳市“春风行动”已持续“吹拂”了20多年,成为深入人心的“帮助群众找工、满足企业用工”品牌。
尤为可贵的是,虽然“春风行动”年年开展,但常有创新之举。
企业与劳动力之间,往往信息不对称,“春风行动”就是搭建二者高效沟通的“桥梁”,助推企业与劳动力的“双向奔赴”。但企业用工是变化的,普通劳动力也多分布在各乡镇社区,要精准对接二者需求,仅靠人社部门一家显然力不从心,常宁市的“四个一”工作机制,破解了这一难题。
常宁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肖卫东介绍,“四个一”工作机制即:1名联企市级领导+1个联企服务责任单位+1个招工服务乡镇(街道办事处)+1家企业。
“四个一”模式,上接“天线”,高位推动工作,下接“地气”,“触角”直达企业和求职者,找工和招工信息的搜集就有了有力的抓手。
“乡镇及社区干部身处基层,能准确了解在外务工人员及本地富余劳动力的务工信息,同时,对接的企业提供详细的用工数量、类型、工作要求、薪资待遇等信息,供需双方的情况都摸清了,桥梁畅通才有坚实基础。”肖卫东说。
目前,常宁市人社局已建立了17万余人的务工信息台账。类似的工作模式,也在衡阳市其他县市区展开,为精准就业服务提供了扎实的数据支撑。
数据收集后,把企业招工信息及时传递到求职者手中,同样非常关键。
常宁市在全市410个村(社区)设立“党员就业服务岗”,实现一村一岗全覆盖,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各乡镇党委的直接领导和人社部门的指导下,为湘南纺织产业基地企业开展农村劳动力摸底、技能培训、招工服务、稳岗就业和社会保障等相关工作。同时利用社区(村)的QQ群、微信群发布辖区内的招工信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耒阳市人社局在最繁华的五一路商圈建成人力资源服务站,市民外出购物时能及时便捷了解企业招聘资讯和就业、社保等惠民政策,有效提升了企业招聘信息的知晓度,满足了市民求职就业需要。
微信视频号、抖音发布招工信息,“村村响”广播滚动播放招工信息,挨家挨户敲门告知、手机短信提示......各种资讯传播方式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几乎“360度无死角”覆盖,确保了超高到达率和知晓率。
过去,“春风行动”在全市启幕后,各县市区各自为阵开展活动,这种模式的缺陷是信息不能共享,企业多在属地招工,求职者也局限于在属地企业找工,选择范围的受限,一定程度制约了企业与劳动力相互“牵手”的成功率。
今年1月初开始的衡阳市“春风行动”,衡阳市人社局打破了这一固定模式,收集汇总了全市867家企业、共计3万余个岗位共享给各县市区。
“信息的互通共享,有效扩大了企业与劳动力双方的选择范围,促进了企业与劳动力跨区域流动,提升了双向奔赴的成功率。”衡阳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陈骏介绍。
从1月初至3月底,衡阳市“春风行动”开展以来,市本级及各县市区已连续举办了100多场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初步统计,开展直播带岗活动37场,4669家次企业参加,提供职位数51721个,场观达68万余人次,收到简历10505份。举办招聘会场数、参加企业数、促成就业意向人数三项指标均创近年新高。
今年以来,抖音直播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广泛应用到衡阳市“春风行动”各招聘会中,“线上+线下”同步进行,持续提升了关注度和影响力。
2月1日,在高新区杉杉奥特莱斯广场举行的招聘会中,衡阳市人力资源抖音号仅一场直播就收获了11.6万人次围观,涨粉1595人,吸引了全国各地求职者的关注,社会反响热烈。
“重复的事情创新做,才能不断有突破。”陈骏说。
蓄力:打造“24小时不打烊”免费超级人力资源市场
这是一个很贴心的平台。
点击“衡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号,每条推文尾端,都有市本级求职入口和县市区求职入口。
在“服务”栏目中,有“在线求职”“公共服务”和“服务指南”三个子栏目,免费实名注册后,求职者能便捷查询自己想要的求职信息,选择自己心仪的公司及岗位。
在“个人中心”后台,还有“一键投递”功能,求职者点击后,系统会根据大数据分析,智能匹配10个符合求职者要求的岗位,提升求职成功率。面试邀请和录取结果,也会在“个人中心”及时提示。所有发布信息的企业都有定位导航,方便求职者前往面试。
“从去年6月开始,我们对平台服务体系进行了优化升级,平台具有一键求职、两线互通、三方融合等六大优势。”衡阳市人社局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人才招聘模式也发生了巨变,从过去线下为主、线上为辅,发展到了线下、线上同步,未来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
由于线上平台没有时间、地域、天气的制约,并能提供数字化精准就业服务,所以越来越受到企业和求职者的欢迎。
统计显示,线上平台优化后,仅仅几个月时间,实名注册的求职者就超过2万人,入驻市本级企业逾700家,显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人气的旺盛,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求职就业效果。
记者在平台后台随机查阅时发现,一家名为湖南衡鼎科技有限公司的企业,1月初发布招聘信息后,几天便收到了211份简历,经过面试筛选,招到了80人;从事饲料销售的金和实业有限公司,发布招聘司机和业务员的信息后,也是几天之内便招到了心仪的人才。
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是免费的公益就业平台,企业和求职者无需付费、无需下载软件,只需关注“衡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号,注册后即可免费使用。企业提交的信息,由衡阳市人力资源市场统一审核发布、即时更新,确保企业岗位信息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以前,我们每年都要花一大笔钱购买招聘网站的会员服务。现在,通过衡阳人力资源市场这个平台提供的免费服务招到了员工,节约了人力资源支出成本,确实是贴心的民生实事。”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人力资源招聘负责人郭女士的这句话,道出了衡阳市广大中小企业主的心声。
“下阶段,我们将打通各县市区数据共享的壁垒,以衡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号和抖音号、衡阳市人力资源网为载体,打造24小时不打烊的超级人力资源市场,点亮万家求职就业灯火,同时,全方位开展四位一体雁盛计划专项行动,为各类用人单位搭建优质招贤纳才平台。”陈骏说。
以“春风”为媒,以网络为桥,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双向奔赴”,在衡阳每天都在进行着。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