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丨民生福祉可感可及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青

  10条“断头路”建成通车、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2044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91%……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我们总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民生分量。

  2024年,衡阳聚焦解决人民群众之盼,推动民生福祉可感可及,向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1.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成为全省标杆。10条“断头路”建成通车。累计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15公里,更新燃气管道49.82公里。整治销号城市黑臭水体10个。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落地启用。建设绿道10.38公里。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2044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115个。衡永、白南、茶常高速如期通车,京港澳高速(衡阳段)扩容加快推进。衡永三级航道近尾洲船闸建成通航。

  2.乡村振兴加快推进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消除返贫风险户4725户。认定乡村车间1373个。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耕地保有量连续两年“进大于出”。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2.8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9.41万吨以上。主要农产品稳定增长,出栏生猪超680万头,蔬菜总产量230万吨,茶油总产量11.3万吨。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17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分别达到56个、46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5.08%,收入超百万村达28个。石鼓区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区。衡阳县被列入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南岳区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蒸湘区雨母山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3.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守底行动,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8%、14.6%。省区域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一期竣工验收,省区域应急救援衡阳中心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5例自然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4.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配合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71件信访件全部办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78项“夏季攻势”任务全部完成。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2%。全市4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3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147个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659公顷。完成人工造林7.02万亩、通道绿化6422.1公里。提前完成氮氧化物“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

  5.全面加强社会治理

  妥善化解隐性债务存量,严控债务新增,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有序有效化解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市县两级反诈工作全面退出全国重点行列,现有吸毒人员连续八年下降,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44.96%、23.51%。衡南“屋场恳谈会”、耒阳“湾村明白人”、“衡阳义警”社会治理经验进一步推广。“情理法融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

  6.民生实事高效办成

  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与经济增长同步。新增托位4363个。新增城镇就业6.6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投入使用。南岳区入围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名单、获评“世界长寿乡”。南岳一龄高端康养中心(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7.公共服务优质均衡

  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9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衡钢中学初中部交付使用、新增学位2400个。9所县域高中“徐特立项目”投入使用。市专门学校建成开学。推动三甲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97个,覆盖12个县市区。建成5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完成2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一站式”门诊标准化建设。常宁市、衡东县、衡阳县创建“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

  8.民生保障扎实有力

  全面加强住房保障,49个“保交楼”项目29130套全部交付,83个“保交房”项目交房率在90%以上。22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1173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53个项目、6823户。累计完成城区安置房分配24256套、262.7万平方米。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医保DRG支付方式改革提前完成省定目标。医保参保全量信息数据库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成功入列国家“一人一档”全民参保数据库建设试点城市。城乡低保、残疾人“两补”、孤儿基本生活保障进一步扩面提标。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