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丨“五张答卷”见证经济大市勇挑大梁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易成章

  衡阳担当,经济大市勇挑大梁。

  如果回顾2024年,了解的人可能都会发出感慨:当惊衡阳殊。经济社会方方面面、点点滴滴的变化,可感可触。

  个体的感知可能是零碎的、片面的,那么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我们能系统感受2024年“衡阳答卷”的优秀。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入列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盐卤化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作出了坚实支撑,“周末不忙,来趟衡阳”成为无数人内心的共鸣,衡阳全面擦亮城市名片。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秀答卷

  1.主要经济指标

  2024年前三季度,全市GDP增长4.9%,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7%,排名全省第2、A类市州第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排名全省第1;地方收入增长3.65%,排名全省第2;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率排名全省第2;净增“四上”单位185个,排名全省第2。

  2.项目建设

  50个在衡省重点项目、400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1100亿元。鼎源汽配基地等70多个重点产业项目竣工达产,衡山幻多奇文旅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宁电入湘”衡阳换流站进入电气安装高峰期。“两重”“两新”政策带动项目投资270.6亿元。储备项目近900个、总投资超5500亿元。

  3.开放活力

  全市“破零倍增”企业达87家,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2.43亿元。中欧(中亚)班列、湘粤非铁海联运分别开行35列、375列,货值分别增长5.6%、2016%。南岳机场旅客吞吐量达105万人次,三年蝉联中国民航“服务质量优秀机场”。高铁衡阳东站发送旅客750万人次,创近年来新高。衡阳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

  4.营商环境

  出台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衡15条”、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衡9条”。建立“智慧奖补”平台,探索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常态化开展“送解优”等专项行动,研究降低企业用地、用电、用气等“七大要素成本”,累计为全社会降低水电气成本1.5亿元。深入推进政务服务“高效办成一件事”,企业开办网上办理率超95%。12345热线获“为民惠企服务引领典范”“管理创新典范”两项全国奖项。

  5.改革动力

  推动产业园区、国资国企等三大类30项重点改革任务有序落实。11项省级管理权限已经承接到位。国有“三资”清理盘活收益268.58亿元。31家公司申报退出融资平台名单。“商品房销售取消公摊”举措获社会好评。制度“补丁”机制等12项改革经验在国省推介。“创新乡村车间发展模式,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等两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年度案例。

  6.城市功能

  市县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率先在全省获批,成为全省标杆。10条“断头路”建成通车。累计改造城区雨污分流管网115公里,更新燃气管道49.82公里。整治销号城市黑臭水体10个。智能垃圾分类设施落地启用。建设绿道10.38公里。新增城区公共停车位2044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115个。衡永、白南、茶常高速如期通车,京港澳高速(衡阳段)扩容加快推进。衡永三级航道近尾洲船闸建成通航。

  7.县域经济

  常宁市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产业集聚效应凸显。衡东县泵业智造、祁东县黄花菜精深加工被确定为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对象。衡南县、衡山县获评“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先进县”。衡阳县获评“2023年度全省县域经济突出贡献县”。耒阳市上榜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名单。

  8.乡村振兴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消除返贫风险户4725户。认定乡村车间1373个。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耕地保有量连续两年“进大于出”。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35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12.86万亩,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29.41万吨以上。新增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企业17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湘江源”蔬菜公用品牌分别达到56个、46个。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35.08%,收入超百万村达28个。石鼓区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市区。衡阳县被列入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南岳区入选中国最美县域榜单。蒸湘区雨母山镇获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

  二、办会兴城、文旅融合的优异答卷

  文旅产业升级

  18个重点观摩项目建成运营,市场化投资占比达92.2%,68个“文旅兴城”项目联动实施,总投资超600亿元。建设祝融探火·太空体验馆、数字船山书院、大雁文化体验馆等,推动“文化+科技”落地落实。新创7家国家4A级旅游景区、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新增6家四星级以上旅游饭店。6家制造企业跻身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2个项目入选省乡村旅游“四个一百”工程建设名录。

  城乡风貌蝶变

  酃湖公园、石鼓广场等8个城市公园焕新提质,12个进城口埠、19条城区道路提质升级,改造506个老旧小区。北三环(东段)竣工通车,南岳索道突破关键堵点改造开工,回雁峰、建湘老厂、南岳里、苏州湾老街等成为网红打卡地。

  文旅市场嬗变

  借助旅发大会东风,全年接待游客近8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千亿元,入境游突破2万人。湘见·建湘工业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南岳庙会”入选全国文化遗产旅游“百强案例名单”。南岳衡山获评“世界旅游名山”。市府路、南华里入选省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耒阳市入选“全国县域旅游发展潜力百佳县”。

  对外形象闪亮

  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获批第三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获评全国“千兆城市”。入选国家首批“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入围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百强。连续三年上榜全国数字百强城市。连续四年跻身全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百强。位列2024年全国地级市传播热度指数评价第32位。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前两年总成绩位居全国前列、全省第一。

  三、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的高分答卷

  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

  深入实施“智赋万企”行动,新增企业上云、上平台9515家;新建智能制造企业113家、智能制造生产线(车间)135条(个)。金杯电工等6个项目入选省“数字新基建”100个标志性项目。持续推进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建设,中国电信衡阳智算中心加速建设,中国联通衡阳云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全市数字经济产值增长15%,达1800亿元。

  特别是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全面起势,被列入全省第13条重点产业链。

  原地倍增、招引新增

  五矿铜业产值突破百亿。55个原地倍增示范企业(项目)新增产值超百亿。钢管及深加工、智能视听产业集群入选省先进制造业集群。新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各3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8家。签约圆通速递湘南总部基地等10亿元以上项目30个,引进中航集团、京东集团等“三类500强”项目30个。

  “五好”园区

  定期联席调度“五好”园区建设,园区亩均税收增长11.7%。衡阳高新区蝉联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耒阳经开区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及省级高新区。衡南高新区获评省级绿色园区。衡阳高新区、松木经开区等6个园区完成调区扩区。常宁水口山经开区剥离社会事务改革、衡山高新区市场化运营经验在全省推介。

  创新能力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增长31.77%。新增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28家。申报和复评高新技术企业559家。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30亿元,增长14.6%。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4300余件。国家油茶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湖南)建成投用。镭目科技核反应堆用液位测量系统研制获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UP”模式引入高层次人才团队8个。引进博士290名。23人入选湖南省“三尖”创新人才。

  四、用心用情为民办实事的满意答卷

  民生实事

  省市十大重点民生实事全部提前或超额完成。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与经济增长同步。新增托位4363个。新增城镇就业6.61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万人。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投入使用。南岳区入围国家级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区创建名单、获评“世界长寿乡”。南岳一龄高端康养中心(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公共服务

  保障学前教育普惠发展,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0.91%。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衡钢中学初中部交付使用、新增学位2400个。9所县域高中“徐特立项目”投入使用。推动三甲医院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项目197个,覆盖12个县市区。第二届职工龙舟竞渡赛、2024衡阳马拉松圆满举行。衡阳籍运动员在巴黎奥运会获两枚银牌。

  民生保障

  全面加强住房保障,49个“保交楼”项目29130套全部交付,83个“保交房”项目交房率在90%以上。22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开工建设,1173户农村危房改造全部竣工。化解房地产遗留问题53个项目、6823户。累计完成城区安置房分配24256套、262.7万㎡。养老保险法定人群参保基本实现全覆盖。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

  五、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合格答卷

  安全底线: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1.8%、14.6%。省区域性医疗应急物资储备中心一期竣工验收,省区域应急救援衡阳中心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投入使用。5例自然灾害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森林防火形势总体平稳。

  生态环境:配合完成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271件信访件全部办结。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478项“夏季攻势”任务全部完成。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1.2%。全市44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13个在用县级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连续三年保持100%。147个湘江干流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面积达659公顷。完成人工造林7.02万亩、通道绿化6422.1公里。提前完成氮氧化物“十四五”减排目标任务。

  社会治理:市县两级反诈工作全面退出全国重点行列,现有吸毒人员连续八年下降,刑事、治安警情分别下降44.96%、23.51%。衡南“屋场恳谈会”、耒阳“湾村明白人”、“衡阳义警”社会治理经验进一步推广。“情理法融合”化解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法获评全国“枫桥式工作法”。第八届湖南艺术节衡阳获奖质量和总数均居全省第一。刘玲琍荣获“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衡有道理》理论宣讲精品节目全网总浏览量超2亿人次。朱霞荣膺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