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丨让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谢小青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依然是高频词。
2025年,衡阳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让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
1.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完成省级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扎实办好十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①推动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②建设3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点。③提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能力建设。④增加城区优质公办中学学位2550个。⑤新建乡村车间100个。⑥新增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100个。⑦化解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2000户。⑧建成中小学幼儿园示范食堂50个。⑨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⑩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套以上。
2.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建设零工市场,为群众“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县级统筹统管全覆盖。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城乡低保水平。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做好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
4.推进健康衡阳建设
全方位扶持南华大学在衡系列附属医院及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高水平发展。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健全完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全域的创伤救治“1小时生命圈”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和健康衡阳行动。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出台生育支持和激励政策,加强普惠托育工作,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乘势而上,牢牢地把优质医疗作为衡阳的独特优势。
5.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实施革命文化赓续工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建设网络文明实践创新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蔡伦古法造纸等制作技艺和岳北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文艺精品。积极引进国省级体育赛事。加快市体育学校提质改造。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构建更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6.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产业和就业等帮扶措施,持续发展乡村车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15个以上。务实抓好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7.坚持不懈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衡阳群众”品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屋场恳谈会”“湾村明白人”等基层治理经验,城市地区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强化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和人员密集场所安防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统筹推进反电诈工作,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让衡阳始终成为安全、温暖的城市。
8.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固化“周末生态环境会诊日”制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分级管控。深入推进“一江四水”等河湖保护治理,全面完成湘江干流衡阳段入河排污口整治,巩固提升水源地环境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涉重金属污染地块专项整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夏季攻势”“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依然是高频词。
2025年,衡阳将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百姓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让幸福在群众家门口升级。
1.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
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完成省级重点民生实事基础上,扎实办好十件市级重点民生实事:①推动城区智慧停车系统建设。②建设34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服务点。③提升人员密集场所安全防范能力建设。④增加城区优质公办中学学位2550个。⑤新建乡村车间100个。⑥新增共享充电桩示范小区100个。⑦化解房地产办证历史遗留问题2000户。⑧建成中小学幼儿园示范食堂50个。⑨完成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万人次。⑩新建全民健身路径40套以上。
2.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持续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落实就业补贴政策,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统筹建设零工市场,为群众“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3.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动社会适老化改造。发展社区支持的居家养老,扩大普惠养老服务。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县级统筹统管全覆盖。扩大年金制度覆盖范围,落实个人养老金制度。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加快推进长护险制度。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提升城乡低保水平。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障。做好残疾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保障和关爱服务。
4.推进健康衡阳建设
全方位扶持南华大学在衡系列附属医院及市中心医院、市妇幼保健院等高水平发展。加强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健全完善县域分级诊疗体系,探索建立覆盖全域的创伤救治“1小时生命圈”机制。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抓好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建设。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实施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行动和健康衡阳行动。做好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出台生育支持和激励政策,加强普惠托育工作,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乘势而上,牢牢地把优质医疗作为衡阳的独特优势。
5.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实施革命文化赓续工程,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和各类群众性主题活动。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建设网络文明实践创新基地。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动蔡伦古法造纸等制作技艺和岳北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作一批文艺精品。积极引进国省级体育赛事。加快市体育学校提质改造。推动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同发展,构建更完善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6.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强化产业和就业等帮扶措施,持续发展乡村车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的底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和美湘村)15个以上。务实抓好乡村治理,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7.坚持不懈加强社会治理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持续擦亮“衡阳群众”品牌,深入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屋场恳谈会”“湾村明白人”等基层治理经验,城市地区完善以社区为基本单位的基层网格化治理体系。强化风险隐患和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加强公共安全系统施治和人员密集场所安防能力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和新时代禁毒人民战争,统筹推进反电诈工作,全面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确保社会大局平安稳定,让衡阳始终成为安全、温暖的城市。
8.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固化“周末生态环境会诊日”制度,深入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重点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分级管控。深入推进“一江四水”等河湖保护治理,全面完成湘江干流衡阳段入河排污口整治,巩固提升水源地环境和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开展涉重金属污染地块专项整治。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扎实开展“夏季攻势”“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做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