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丨刘小艳:从教师到村里“掌舵人”
文/钟文婷 图、视频/谢璜燕
在衡阳县三湖镇新阳村,有这样一位女支书,她做事既有“大丈夫”的雷厉风行,又不失女子的耐心细腻。为了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常戴着一顶草帽,出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她就是刘小艳,村里人常笑称她为“草帽书记”。
这个在山沟沟里当村支书的80后女青年,确如演员何冰在B站的《后浪》演讲里所说:“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新阳村田园风光
小学教师“变身”村支书,干事热情不变
7月28日上午,笔者在新阳村村委会门口,见到了“草帽书记”刘小艳。刘小艳是衡阳县三湖镇人,2002年6月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先后在衡阳县多所学校任教。嫁到新阳村后,便一直在村里的新田小学工作。
2017年11月,新田村原村支书王大义找到了刘小艳,希望她能到村委会工作,为新阳村发展贡献年轻人的力量。刘小艳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教学任务本就不轻松,若再在村委会担任一职,能扛的起吗?内心虽忐忑,但刘小艳还是勇敢地接下了这份“苦差”,决意为村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2017年12月,刘小艳通过选举成为新阳村村委委员,分管党建、财务和计生工作。
在村里小学任教多年,刘小艳以爽朗的性格、负责的态度收获了村民一致好评。2020年12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刘小艳高票当选为新阳村党支部书记。自此,她便辞去了新田小学的教师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阳村的乡村振兴当中。2021年3月,刘小艳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当问到为什么会推举刘小艳担任村里的“掌舵人”,老村委会主任王三元坦言:“小艳这个人,文化水平比我们高,做事积极有担当,而且爽朗热情,能跟村民们打成一片。她担任村支书半年多了,我的评价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初我没看错人!”

▲刘小艳在办公位上整理资料
上任就啃“硬骨头”,抛荒地变成良田
抛荒地流转,是刘小艳上任后遇到的最大难题。
新阳村位于三湖镇西部山区,下辖15个村组,有700多户2000多人,村民经济以农业种植与外出务工为主。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急速增加,抛荒地越来越多。为响应党委政府关于整治“耕地抛荒弃耕”的号召,刘小艳经常召开动员会,提高村民的种粮积极性,还号召大家因地制宜种植莲藕、大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自家确实种不了的,就流转土地给村集体和种粮大户来种!”她的想法得到了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
一开始,村民对流转土地十分抵触,他们宁可将地荒着,也不愿意将土地给别人来种。刘小艳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一家家敲开房门,一户一户做工作,想方设法让村民们明白村抛荒地流转的好处。
就这样,刘小艳上任后的第一个“造血”项目得以实施,原抛荒多年的180亩田地经村集体与大户流转,全部种上了湘莲或双季稻;300多亩山地,采取农户入股模式全都种上了油茶。

▲抛荒多年的土地种上了双季稻
为了调动村民的种粮积极性,刘小艳还以个人名义流转了30亩最难复垦的“畔泥田”用来种植湘莲,一切资金自掏腰包。流转过来的荒地杂草丛生,重新打理后种植湘莲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刘小艳不怕辛苦,不分天晴下雨,也不分节假日,自己清理杂草、犁田打耙,变成了一个泥巴人。“我就是想试验下,看经济效益好不好,如果可观再让村民放手干。”

▲刘小艳流转的“畔泥田”种上了湘莲
一心为公,对家人的愧疚藏在泪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防溺水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社保核查......件件都是关乎民生的重点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新阳村每个水塘旁都竖有防溺水宣传牌
在发动村民打疫苗的过程中,刘小艳发现村里到镇卫生院没有直达交通,导致村里疫苗接种停滞不前。刘小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号召各村组党员群众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用私家车每天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前往接种点接种疫苗,获得村民连连称赞。
作为村支书,刘小艳一心为民、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家人,她充满愧疚。担任村支书后,她每天在县城家里和村里来回奔波,清早出门、半夜回家已成常态。近期,社保核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刘小艳又带领村支“两委”成员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把村里的事情搞好后,我才会有多点时间去陪伴家人,他们会理解我的。”
说起家庭,她眼里噙着泪。“但我只能向前看。我既然上了这艘船,就得掌好这个舵!”刘小艳话锋一转,又开始向笔者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在衡阳县三湖镇新阳村,有这样一位女支书,她做事既有“大丈夫”的雷厉风行,又不失女子的耐心细腻。为了村民日子越过越好,她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常戴着一顶草帽,出现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她就是刘小艳,村里人常笑称她为“草帽书记”。
这个在山沟沟里当村支书的80后女青年,确如演员何冰在B站的《后浪》演讲里所说:“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心里有火,眼里有光”。
▲新阳村田园风光
小学教师“变身”村支书,干事热情不变
7月28日上午,笔者在新阳村村委会门口,见到了“草帽书记”刘小艳。刘小艳是衡阳县三湖镇人,2002年6月毕业于衡阳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先后在衡阳县多所学校任教。嫁到新阳村后,便一直在村里的新田小学工作。
2017年11月,新田村原村支书王大义找到了刘小艳,希望她能到村委会工作,为新阳村发展贡献年轻人的力量。刘小艳一开始还有些犹豫,教学任务本就不轻松,若再在村委会担任一职,能扛的起吗?内心虽忐忑,但刘小艳还是勇敢地接下了这份“苦差”,决意为村里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力量。2017年12月,刘小艳通过选举成为新阳村村委委员,分管党建、财务和计生工作。
在村里小学任教多年,刘小艳以爽朗的性格、负责的态度收获了村民一致好评。2020年12月,村支“两委”换届选举,刘小艳高票当选为新阳村党支部书记。自此,她便辞去了新田小学的教师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阳村的乡村振兴当中。2021年3月,刘小艳被村民推选为村委会主任。
当问到为什么会推举刘小艳担任村里的“掌舵人”,老村委会主任王三元坦言:“小艳这个人,文化水平比我们高,做事积极有担当,而且爽朗热情,能跟村民们打成一片。她担任村支书半年多了,我的评价就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当初我没看错人!”
▲刘小艳在办公位上整理资料
上任就啃“硬骨头”,抛荒地变成良田
抛荒地流转,是刘小艳上任后遇到的最大难题。
新阳村位于三湖镇西部山区,下辖15个村组,有700多户2000多人,村民经济以农业种植与外出务工为主。近几年,村里外出打工的青壮年急速增加,抛荒地越来越多。为响应党委政府关于整治“耕地抛荒弃耕”的号召,刘小艳经常召开动员会,提高村民的种粮积极性,还号召大家因地制宜种植莲藕、大豆、西瓜等经济作物。“自家确实种不了的,就流转土地给村集体和种粮大户来种!”她的想法得到了村支“两委”的大力支持。
一开始,村民对流转土地十分抵触,他们宁可将地荒着,也不愿意将土地给别人来种。刘小艳和村支“两委”干部一起,一家家敲开房门,一户一户做工作,想方设法让村民们明白村抛荒地流转的好处。
就这样,刘小艳上任后的第一个“造血”项目得以实施,原抛荒多年的180亩田地经村集体与大户流转,全部种上了湘莲或双季稻;300多亩山地,采取农户入股模式全都种上了油茶。
▲抛荒多年的土地种上了双季稻
为了调动村民的种粮积极性,刘小艳还以个人名义流转了30亩最难复垦的“畔泥田”用来种植湘莲,一切资金自掏腰包。流转过来的荒地杂草丛生,重新打理后种植湘莲是一件艰难的事。但刘小艳不怕辛苦,不分天晴下雨,也不分节假日,自己清理杂草、犁田打耙,变成了一个泥巴人。“我就是想试验下,看经济效益好不好,如果可观再让村民放手干。”
▲刘小艳流转的“畔泥田”种上了湘莲
一心为公,对家人的愧疚藏在泪里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防溺水宣传、新冠疫苗接种、社保核查......件件都是关乎民生的重点工作,容不得半点马虎。
▲新阳村每个水塘旁都竖有防溺水宣传牌
在发动村民打疫苗的过程中,刘小艳发现村里到镇卫生院没有直达交通,导致村里疫苗接种停滞不前。刘小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号召各村组党员群众主动开展志愿服务,用私家车每天接送行动不便的村民前往接种点接种疫苗,获得村民连连称赞。
作为村支书,刘小艳一心为民、夜以继日地工作;面对家人,她充满愧疚。担任村支书后,她每天在县城家里和村里来回奔波,清早出门、半夜回家已成常态。近期,社保核查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刘小艳又带领村支“两委”成员连续几天加班到深夜。“把村里的事情搞好后,我才会有多点时间去陪伴家人,他们会理解我的。”
说起家庭,她眼里噙着泪。“但我只能向前看。我既然上了这艘船,就得掌好这个舵!”刘小艳话锋一转,又开始向笔者描绘着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