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聆听衡阳丨不尝试改变自己,你不会知道你有多优秀!

智慧其实很多很多,我们得到它的窍门就是要勇于尝试、敢于拼搏,不断地努力在“打火石”擦出“火花”。这些“火花”会唤醒我们的潜能,让我们能有更多更好的表现,使我们的人生因此增添更多耀眼的光彩。
■朗读者:陈程
不尝试改变自己,你不会知道你有多优秀!
■林新华
■林新华
你认识自己吗?你知道你有多大的能耐吗?你知道你有多优秀吗?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个荒唐无稽的问题。谁不认识自己,谁不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经历疫情中的生活,我们很多人有了新的认识我们能做到的,其实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更好!我们比相像的要更优秀。但这个前提是,你必须大胆尝试着改变自己。
疫情肆虐时,我无法到外面去理发,因为理发店已经关门谢客。疫情有了好转,考虑到我管理着一个团队,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同大家接触,保护好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这个团队的责任,因此理发就成为了一件难事。而理发于我而言,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我早已不适应留长发,头发一长,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尽管不太舒服,但没地方理发,也只能克服,盼着疫情早点结束。令人遗憾的是,疫情没有如风一般很快就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发越来越长,我忍耐的限度在一点点减少。知夫莫如妻。从一些细节中,妻子自然感知到我的不愉悦,于是她提出用家中的梳子和剪刀来为我简单理一理。

疫情肆虐时,我无法到外面去理发,因为理发店已经关门谢客。疫情有了好转,考虑到我管理着一个团队,因为工作的原因,要经常同大家接触,保护好自己不仅仅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对这个团队的责任,因此理发就成为了一件难事。而理发于我而言,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我早已不适应留长发,头发一长,就觉得浑身不舒服。尽管不太舒服,但没地方理发,也只能克服,盼着疫情早点结束。令人遗憾的是,疫情没有如风一般很快就过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头发越来越长,我忍耐的限度在一点点减少。知夫莫如妻。从一些细节中,妻子自然感知到我的不愉悦,于是她提出用家中的梳子和剪刀来为我简单理一理。
听到妻子的提议,我有些许犹豫,我不是一个英俊的人,脸型圆圆的,许多次到外面理发时,一些理发店没有根据我的脸型理发,常常把一些时尚的发型生搬硬套在我身上,结果不是鬓角留得太少,让我的脸显得特别大;就是鬓角留得太长,像个嬉皮士为了找一家满意的理发店,我试过了许多家,好在最后在自己居住的社区有一家小店,理了几次,发现很称心如意,于是近十多年来,都是到这个店理发。
妻子能行吗?如果理得不行怎么办呢?明天还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参加。
在我纠结中,妻子不敢再坚持。
其实,这是很难得的机会,妻子主动提出来,有很好的主观能动性。如果放弃这个机会,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去理发。与其顶着一头长发,时时为之而烦恼,不如让妻子试试。想想即便没有理好,也不太影响形象,疫情期间,没有聚会,开会时间也都带着口罩,谁在乎谁的发型。
这样一想,就决定让妻子试试。

毕竟工具有限,妻子也没有娴熟的技术,我看到一缕缕长长的头发被剪下,虽然不知道发型好不好看,但确实有了如释重负之感,心情好多了。剪过之后,妻子又细细地用她修剪眉毛的剃刀为我修好头发的边角。这样忙碌了一个多小时后,妻子说,你看看,是否还需要再修剪。听到妻子的吩咐,我忐忑不安地来到浴室的镜子前。
令我惊讶的是,妻子这一个多小时的忙乎,竟然远远出乎我的意料,虽然没有理发店理得那么好,但是出门见人,还是不会影响形象。
这次尝试让妻子有了信心,考虑到疫情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于是通过朋友从网上买来了推剪。推剪送到后,她又对我的发型进行了完善,如此一来,效果更好了。
第三次理发时,妻子的技艺有了很大的提升,理过后对镜看看,我觉得发型与在理发店相比已经没有多大的区别了。
妻子的技术让我欣慰,看来今后理发不必到理发店去了。
她也很感叹,没想到自己一不小心成了理发师,还蛮不错。
“每个人都可以让世界变得不同,应该尝试。”
对于美国政治家肯尼迪的这句话,很多人这段时间可能深有体会。
我们在朋友圈看到,许多朋友因为宅在家中,变着花样让宅家的日子多一些温暖,尝试着让枯燥的生活能丰富一些,于是有的学着做糕点、有的学着炒菜、有的学着做面食而且做得像模像样。
这些朋友圈的信息,不仅让别人刮目相看,也令自己为之惊叹,没想到自己能有这样的进步,能做得如此优秀。
其实,正如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曾经说过的那样:“没有人事先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大的力量,直到他试过以后才知道。”
我们不逼逼自己就不会知道,我们能做到的,其实远比想象的更多更好,因为我们还有太多的潜能没有发挥。
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大脑目前只开发了10%,还有90%的潜能都没有激活。
这些潜能当然不是随心所欲说到就到,它们往往要在一种突发状况下被激发出来。

据报道,川大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的张岚博士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年近70岁的老太太在家里失火时,硬是把钢琴推到了屋外。但火势过后,无论她再怎么使劲,钢琴纹丝不动。张岚说:“人的生理极限往往因为受到精神因素的直接作用,而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一些科学家从精神力量角度来探讨人的体力问题,把一系列人在危险事件中所显示出的巨大体力的事例进行比较总结发现:精神力量和求生意志能提高体力和忍耐力。”
这其实就是我们的潜能。
人的潜能很大,只是我们还没有唤醒、发挥那些潜能,唤醒这些潜能,既需要外部条件的激发,也需要智慧。外部的激发条件,有它的偶然性,而智慧则不然。
那么我们时刻渴望的智慧,它在哪里呢?
一位智者这样描述:“那脑袋里的智慧,就像打火石里的火花一样,不去打它是不肯出来的。”
这个智者就是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最伟大的作家,全世界最卓越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这个感慨让经历疫情中的我们有了更多的认识。
智慧其实很多很多,我们得到它的窍门就是要勇于尝试、敢于拼搏,不断地努力在“打火石”擦出“火花”。这些“火花”会唤醒我们的潜能,让我们能有更多更好的表现,使我们的人生因此增添更多耀眼的光彩。
-----------------------------------------------------------------------
相关阅读
- ·聆听衡阳丨勃勃生机之下,谁能拒绝湘江河畔的满目春景?2020-04-15
- ·聆听衡阳丨万物向暖,这个四月多了些治愈的味道2020-04-14
- ·聆听衡阳丨香甜可口的“冻米”,浓缩着乡里乡亲的深情厚谊2020-04-13
- ·聆听衡阳丨常宁印山都去过,你可从这个角度细细品味过它的美?2020-04-10
- ·聆听衡阳丨有人邀你一起吃火锅,约吗?2020-04-09
- ·聆听衡阳丨不尝试改变自己,你不会知道你有多优秀!2020-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