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阳人社就业扶贫精准“拔穷根”
记者李建平
通讯员王先亮 邓梧希

▲“春风行动”招聘会,重点帮扶贫困劳动力
俗话说,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就业扶贫致力于变“输血”为“造血”,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的工作和收入,从而为其个人和家庭带来新生活、新希望。因此,就业扶贫既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也是人社扶贫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衡阳人社部门充分发挥主管就业扶贫的职能优势,打好就业扶贫“组合拳”,如免费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组织劳务输出和落实政策补贴等,竭力引导、扶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带领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我市共有建档立卡农村贫困劳动力130317名,已转移就业80032名,就业率61.41%。
前不久,就业扶贫的“衡阳经验”在全省人社系统推广。
实时掌握“台账”,就业帮扶不落一人
为确保实时掌握就业扶贫的“明白账”,我市人社部门对农村贫困劳动力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进村入户、信息比对、摸清底数、精准甄别、准确掌握,全面完成了130317名贫困劳动力的信息核实工作。
在日常工作中,我市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精准掌握劳动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和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基本情况、就业创业意愿及培训愿望等信息。各县(市)区均建立了“三个清单”,即稳岗清单(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任务清单(有就业意愿未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责任清单(分年度、季度落实稳岗、推进转移就业任务),从而有针对性开展工作,在就业帮扶路上,不让一个贫困劳动力掉队。
为确保信息真实、精准,市本级、县(市)区每月对贫困劳动力人员信息和岗位信息进行电话抽查,累计抽查次数达10万余次。截至2018年底,全市贫困劳动力人员信息更新率为15.16%。
烹制“培训大餐”,提高群众就业技能
按照“围绕产业、围绕就业、围绕市场”开展就业扶贫的工作思路,我市以劳务协作为纽带,以服务就业扶贫基地建设为重心,精准对接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精心烹制好技能培训这道大餐。
2018年,全市共举办扶贫培训班109期,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4745人(含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581人),其中技能培训4483人,创业培训262人,3928名参培人员实现就业,就业率为82.78%。

▲常宁市贫困妇女参加育婴师培训
就业技能培训。培训之前,各县(市)区认真分析各工种就业市场形势,开出禽畜养殖、水果种植、茶油和茶叶种植、茶艺师、育婴师、手工编织等适合贫困劳动力就业的培训菜单,并有针对性地引导群众根据自己的就业意愿选择培训项目。贫困劳动力培训合格后,绝大多数找到了理想工作。如祁东县319名贫困劳动力选择家用电子维修和计算机操作培训,培训合格后全部推荐到上海、福建等劳务对接地企业就业;586名选择参加种养业培训的学员全部与合作社达成就业意向;南岳区选择参加雨伞加工培训的学员全部推荐到伞厂就业。
创业培训。培训重点向贫困劳动力倾斜,为有意愿返乡创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技术指导和政策优惠。2018年,全市完成创业培训262人,带动贫困劳动力返乡创业10人。
此外,针对贫困家庭“两后生”,我市还专门组织开展了磨具、汽修、机电和计算机等实用技术培训。2018年,完成贫困家庭“两后生”培训581人。如衡东县参加培训的44名“两后生”培训合格后,全部输送到广东顺德美的公司就业。
组织劳务输出,搭建转移就业桥梁
我市人社部门全面推行“311”就业扶贫服务,即为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提供3次职业介绍,1次就业指导,1次免费培训机会。通过开展各类招聘会、进行劳务协作对接,全市有组织劳务输出3131人。
通过省劳务协作脱贫信息平台和农村劳务经纪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90名有就业意愿但未就业的贫困劳动力提供“311”服务,推荐岗位3600余次。
开展“春风行动”、农民工创业返乡、残疾人就业、就业扶贫日、脱贫攻坚等系列招聘会300余场,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余人,努力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的目标。
加强劳务协作对接。一方面,每月第一个周五,市本级、祁东县以及有意愿进行劳务对接的县(市)区,均会带着贫困劳动力名单或本人,去省贫困劳动力劳务协作市场与北上广深、长株潭办事处进行对接。2018年共对接6次,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0余人。另一方面,各县(市)区与省外、县外的人力资源中心或企业签订了劳务协议71份,定向输送贫困劳动力。
引导就近就业,工作家庭“两不误”
经调查了解,多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的原因是要照顾家庭,但自己又很难找到合适的就近就业岗位。基于此,我市人社部门通过建设就业扶贫基地和扶贫车间等载体、农村劳务经纪人上门送岗等形式,有效地解决贫困劳动力家门口就业的难题。

▲贫困户在就业扶贫基地劳动
鼓励当地企业吸纳贫困劳动力。2017年以来,全市已有省级、市级就业扶贫基地70家,开发岗位3000余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658人。2019年以来,全市建有扶贫车间15家,开发岗位2057个,吸纳贫困劳动力135人。对于吸纳贫困劳动力人数较多的企业,优先推选为精准扶贫爱心单位。全市共评选省级爱心单位6家,每家奖补10万元;市级爱心单位25家,每家奖补5万元。
加强岗位的录入和开发。2018年以来,全市通过省劳务协作脱贫信息平台录入岗位7000余条,企业将近1500家,为贫困劳动力搜集有效的岗位信息进行人岗匹配。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集结林业、住建、交通、水利等部门的力量,共计开发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569个,安置贫困劳动力569人。
建立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各县(市)区逐步建立农村劳务经纪人队伍,负责本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动态更新上报、用工信息发布、职业推介和后续跟踪服务等工作,成为连接乡镇、行政村与贫困劳动力的重要纽带。目前,全市已认定农村劳务经纪人1723人,实现了“一村一经纪人”的布局,打通了就业扶贫工作“最后一公里”。
落实惠民政策,“真金白银”温暖人心
为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我市各县(市)区严格落实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保障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都能享受到党和国家的惠民政策。
为了让每位贫困对象了解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扶贫政策,各县(市)区精心印制了“脱贫攻坚人社部门扶贫政策告知书”,设计制作了扶贫政策小手册,分发到各乡镇、贫困村,并在政务信息公开栏张贴悬挂,努力使就业扶贫政策家喻户晓。

▲蒸湘区给贫困劳动力发放补贴
为进一步增强贫困劳动力的就业创业信心,我市各级人社部门狠抓惠民政策落实。据统计,2018年以来,全市共发放岗位补贴589人,补贴金额为58.95万元;发放社保补贴1301人次,补贴金额为344.49万元;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助12041人次,补助金额为479.47万元;发放就业创业服务补贴693人次,补贴金额为13.86万元;发放培训补贴和生活费补贴4497人次,补贴金额为635.42万元。
“党和政府免费为我们提供就业技能培训,多次推荐就业岗位,还为我们发放各种补助,想得太周到了。”南岳区寿岳乡贫困户汪亚豪表达了享受惠民政策的贫困劳动力的共同心声。(编辑:王丹 责编:谢雨凤 三审:张文凯)
-----------------------------------------------------------------------
相关阅读
- ·衡阳创新推行市本级“准退休人员”“提前审档”2024-05-14
- ·衡阳人社创新构筑“3456”社保基金“防火墙”2024-05-08
- ·2024年衡阳日报社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公示2024-05-08
- ·衡阳社保创新推行“四个一”服务机制2024-04-29
- ·衡阳日报社2024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体检对象名单及体检相关事项的公告2024-03-28
- ·八千余岗位助力驻衡高校毕业生就业202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