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阳而行丨船山时间谷:奋力打造世界钟表研发制造之都
编者按: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项”阳而行,只争朝夕。
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强势入驻我市,成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新引擎”。为掀起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特推出“项阳而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文/记者邓小山 图/李孜
项目档案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系中国首个钟表全产业链项目、2021年湖南省重点项目,坐落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建设期限为2021至2024年。首期于2021年3月12日开工,投资20亿元,占地550亩,在建标准厂房98栋38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2栋858套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生活配套区建设同步推进,按照目前施工进度推算,有望2022年5月前全部厂房主体封顶,2022年12月前企业入驻投产。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定位为打造世界钟表研发制造之都,是一个彰显建筑特色、分区聚合发展的产业园区,是一个融合生态文明、独具人文风情的工业小镇。三年内可容纳钟表企业两百家以上,有望实现年产值200亿、年税收6亿元以上。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鸟瞰实景图(摄于2021年10月)
入冬渐寒,“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工地却是热火朝天:一排排塔吊长臂挥舞,一台台机器轰鸣作响,一辆辆运输车鱼贯而行......8大工种的1000多名工人同场作业,挥汗如雨。
采访中了解到的两组数据对比也令记者热血沸腾:2020年10月前,衡阳县仅一家钟表企业投产;一年后,新增2家规上企业,11家钟表企业经营纳税,40家钟表企业在园区正式注册,108家企业先后签约“船山时间谷”。今年1至10月,规上企业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516%。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一期
招商——以商招商建奇功
据衡阳县西渡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张丽介绍,广东省一直是全国钟表制造头部省份,产值占全国90%以上,广东地区的衡阳籍钟表企业有300余家,涵盖了全产业链各环节。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未来主入口(摄于2021年10月)
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及市钟表产业链办果断决策,聚焦广东,以商招商。今年来,先后4次赴广东专题招商。4月23日,“船山时间谷”亮相广东省钟表协会换届大会并做专场推介“一炮打响”;7月,深圳、广州、东莞、佛山4地衡阳市钟表产业链办事处设立并挂牌,聘请当地产业情况熟悉、人脉资源丰富的衡阳籍钟表企业家代表担任招商大使,以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从多家成表企业入驻号召配件商回流,到下游产业链完备吸引“链主”成表企业签约的产业链“虹吸效应”已然形成。
目前,108家钟表企业已与西渡高新产业园区正式签约,认购标准厂房66栋23.1万平方米,占“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一期厂房总面积70%以上。
据悉,今年四季度,产业链将瞄准高端成表制造、钟表机芯、智能手表配件和钟表电镀等4个环节精准招商,进一步补链强链。
建设——挂图作战抢时间

▲木工忙装模。(摄于2021年10月)
市钟表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傅天意告诉记者,“船山时间谷”承载着未来产业链95%以上的钟表企业入驻,为在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上抢占先机,项目每周挂图作战讲评,责任到岗到人,解决建设堵点难点。
为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确保产业布局合理,有利于项目整体推进,西渡高新区和钟表链办人员常态化加班,组织业主集体洽谈多次,经常一谈就从下午持续到深夜。充分沟通提升了企业主参与产业链建设的主动性,也让企业主对“船山时间谷”项目定位更加清晰。“船山时间谷”规划六易其稿得到优化,建设模式由统规自建调整为统规统建,让园区更专注于项目整体推进,企业更专注于产业转移,各得所需。
占地550亩的“船山时间谷”从签约到开工仪式,仅用半年时间,从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体量到完工预计不超过一年,全力确保实现2022年5月前全部厂房主体封顶,2022年12月前企业入驻投产目标。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未来厂房(摄于2021年10月)
截至记者发稿,“船山时间谷”已完成全部桩基础和承台基础建设,生活区已启动9层建设,厂房区四分之一厂房已完成一层7.9m高层支模,完成项目总工程量25%。
“船山时间谷”迅猛推进,极大提振了钟表企业的投资信心。深圳宝科集团供应链配件商6月和9月两次来衡考察对比后,对项目形象进度十分满意;9月12日,4家配件商当场签约认购5栋独立厂房合计两万平方米。
服务——力促产值翻五番

▲华中首家钟表博物馆落户衡阳县

▲钟表生产车间一派繁忙
“招商引资核心是做好后续企业配套服务,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衡阳船山时间谷钟表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灵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钟表链办和园区人用真心换真情,对入驻企业任何合理诉求都感同身受,马上就办。同时每月常态化走访调研企业,为企业现场排忧解难。
面对企业招工难的诉求,积极对接衡阳县人社局与融媒体中心,开展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免费推送招工广告,确保已入驻钟表企业招好工、招满工。
听取小型钟表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后,积极向市华融湘江银行沟通与争取,新投产钟表企业可获500万元额度以内的无抵押信用贷款。
针对钟表配件物流不畅的困境,召集企业集中座谈,对接物流公司,打通一条衡阳----广州----深圳的物流专线,上午运成品南下,下午带零配件返回,极大优化了产业链物流配套。
8月底,还统筹解决钟表企业高管及员工子女11人次入学问题。

▲钟表博物馆的时光隧道
链办和园区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放心开足马力搞生产、心无旁骛拓市场。今年1至10月,新增16家钟表企业在园区注册,新增湖南艾尔时钟表、湖南瑞卡斯钟两家钟表企业入规,产业链规上企业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516%。
记者手记
把“乡愁”转化为生产力
对于钟表,衡阳人可谓旧“乡愁”未消又添新“乡愁”。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岳”“芙蓉”手表是衡阳工业的一张名片,业内曾有北上海南衡阳之说。“南岳”牌手表由原衡阳手表厂生产,凭借着30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不生锈、误差小等优势火爆全国,鼎盛期年产量达40万块,衡阳手表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当时还有一种说法,你没有一块“芙蓉出水,花开并蒂”的“芙蓉”牌手表,姑娘是不会嫁给你的。
后来,受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冲击,机械表市场份额日渐萎缩,“南岳”“芙蓉”成为几代衡阳人扼腕叹息的“乡愁”。
可是,旧愁未消添新愁。在粤衡阳籍钟表企业达300余家,从业人口数十万。要是在家门口办厂,既可与父母妻儿经常团聚,又可促进家乡发展。返乡置业成为数十万钟表从业游子及家属的新“乡愁”。
物换星移,如今,“南岳”“芙蓉”手表在“船山时间谷”涅槃重生,传承了湖湘工匠血脉与手表文化,催生了一个钟表产业园和一条全新产业链,一并消解衡阳人的新旧“乡愁”。可以预见,钟表全产业链数百家企业一旦投产,数百亿产值将不是梦,重振衡阳老工业基地雄风与建设现代化新衡阳、打造世界钟表研发制造之都的目标都将变得清晰。
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强势入驻我市,成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新引擎”。为掀起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特推出“项阳而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文/记者邓小山 图/李孜
项目档案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系中国首个钟表全产业链项目、2021年湖南省重点项目,坐落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项目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分两期建设,建设期限为2021至2024年。首期于2021年3月12日开工,投资20亿元,占地550亩,在建标准厂房98栋38万平方米、人才公寓12栋858套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和生活配套区建设同步推进,按照目前施工进度推算,有望2022年5月前全部厂房主体封顶,2022年12月前企业入驻投产。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定位为打造世界钟表研发制造之都,是一个彰显建筑特色、分区聚合发展的产业园区,是一个融合生态文明、独具人文风情的工业小镇。三年内可容纳钟表企业两百家以上,有望实现年产值200亿、年税收6亿元以上。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鸟瞰实景图(摄于2021年10月)
入冬渐寒,“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工地却是热火朝天:一排排塔吊长臂挥舞,一台台机器轰鸣作响,一辆辆运输车鱼贯而行......8大工种的1000多名工人同场作业,挥汗如雨。
采访中了解到的两组数据对比也令记者热血沸腾:2020年10月前,衡阳县仅一家钟表企业投产;一年后,新增2家规上企业,11家钟表企业经营纳税,40家钟表企业在园区正式注册,108家企业先后签约“船山时间谷”。今年1至10月,规上企业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516%。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一期
招商——以商招商建奇功
据衡阳县西渡高新区招商局副局长张丽介绍,广东省一直是全国钟表制造头部省份,产值占全国90%以上,广东地区的衡阳籍钟表企业有300余家,涵盖了全产业链各环节。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项目未来主入口(摄于2021年10月)
衡阳县县委县政府及市钟表产业链办果断决策,聚焦广东,以商招商。今年来,先后4次赴广东专题招商。4月23日,“船山时间谷”亮相广东省钟表协会换届大会并做专场推介“一炮打响”;7月,深圳、广州、东莞、佛山4地衡阳市钟表产业链办事处设立并挂牌,聘请当地产业情况熟悉、人脉资源丰富的衡阳籍钟表企业家代表担任招商大使,以商招商承接产业转移。从多家成表企业入驻号召配件商回流,到下游产业链完备吸引“链主”成表企业签约的产业链“虹吸效应”已然形成。
目前,108家钟表企业已与西渡高新产业园区正式签约,认购标准厂房66栋23.1万平方米,占“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一期厂房总面积70%以上。
据悉,今年四季度,产业链将瞄准高端成表制造、钟表机芯、智能手表配件和钟表电镀等4个环节精准招商,进一步补链强链。
建设——挂图作战抢时间
▲木工忙装模。(摄于2021年10月)
市钟表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傅天意告诉记者,“船山时间谷”承载着未来产业链95%以上的钟表企业入驻,为在招商引资和产业承接上抢占先机,项目每周挂图作战讲评,责任到岗到人,解决建设堵点难点。
为尊重企业主体地位,确保产业布局合理,有利于项目整体推进,西渡高新区和钟表链办人员常态化加班,组织业主集体洽谈多次,经常一谈就从下午持续到深夜。充分沟通提升了企业主参与产业链建设的主动性,也让企业主对“船山时间谷”项目定位更加清晰。“船山时间谷”规划六易其稿得到优化,建设模式由统规自建调整为统规统建,让园区更专注于项目整体推进,企业更专注于产业转移,各得所需。
占地550亩的“船山时间谷”从签约到开工仪式,仅用半年时间,从开工建设40万平方米体量到完工预计不超过一年,全力确保实现2022年5月前全部厂房主体封顶,2022年12月前企业入驻投产目标。
▲“船山时间谷”钟表产业园未来厂房(摄于2021年10月)
截至记者发稿,“船山时间谷”已完成全部桩基础和承台基础建设,生活区已启动9层建设,厂房区四分之一厂房已完成一层7.9m高层支模,完成项目总工程量25%。
“船山时间谷”迅猛推进,极大提振了钟表企业的投资信心。深圳宝科集团供应链配件商6月和9月两次来衡考察对比后,对项目形象进度十分满意;9月12日,4家配件商当场签约认购5栋独立厂房合计两万平方米。
服务——力促产值翻五番
▲华中首家钟表博物馆落户衡阳县
▲钟表生产车间一派繁忙
“招商引资核心是做好后续企业配套服务,让企业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衡阳船山时间谷钟表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唐灵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钟表链办和园区人用真心换真情,对入驻企业任何合理诉求都感同身受,马上就办。同时每月常态化走访调研企业,为企业现场排忧解难。
面对企业招工难的诉求,积极对接衡阳县人社局与融媒体中心,开展专场招聘会,为企业免费推送招工广告,确保已入驻钟表企业招好工、招满工。
听取小型钟表企业融资难的呼声后,积极向市华融湘江银行沟通与争取,新投产钟表企业可获500万元额度以内的无抵押信用贷款。
针对钟表配件物流不畅的困境,召集企业集中座谈,对接物流公司,打通一条衡阳----广州----深圳的物流专线,上午运成品南下,下午带零配件返回,极大优化了产业链物流配套。
8月底,还统筹解决钟表企业高管及员工子女11人次入学问题。
▲钟表博物馆的时光隧道
链办和园区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让企业放心开足马力搞生产、心无旁骛拓市场。今年1至10月,新增16家钟表企业在园区注册,新增湖南艾尔时钟表、湖南瑞卡斯钟两家钟表企业入规,产业链规上企业生产总值1.8亿元,同比增长516%。
记者手记
把“乡愁”转化为生产力
对于钟表,衡阳人可谓旧“乡愁”未消又添新“乡愁”。
上世纪八十年代,“南岳”“芙蓉”手表是衡阳工业的一张名片,业内曾有北上海南衡阳之说。“南岳”牌手表由原衡阳手表厂生产,凭借着30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不生锈、误差小等优势火爆全国,鼎盛期年产量达40万块,衡阳手表出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在当时还有一种说法,你没有一块“芙蓉出水,花开并蒂”的“芙蓉”牌手表,姑娘是不会嫁给你的。
后来,受石英表和电子表的冲击,机械表市场份额日渐萎缩,“南岳”“芙蓉”成为几代衡阳人扼腕叹息的“乡愁”。
可是,旧愁未消添新愁。在粤衡阳籍钟表企业达300余家,从业人口数十万。要是在家门口办厂,既可与父母妻儿经常团聚,又可促进家乡发展。返乡置业成为数十万钟表从业游子及家属的新“乡愁”。
物换星移,如今,“南岳”“芙蓉”手表在“船山时间谷”涅槃重生,传承了湖湘工匠血脉与手表文化,催生了一个钟表产业园和一条全新产业链,一并消解衡阳人的新旧“乡愁”。可以预见,钟表全产业链数百家企业一旦投产,数百亿产值将不是梦,重振衡阳老工业基地雄风与建设现代化新衡阳、打造世界钟表研发制造之都的目标都将变得清晰。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