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大常委会助力衡阳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撷英
通讯员 李光伟 记者 唐海强
近日,我市召开大规模的产业建设大会,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项目。其中,湖南有色集团公司的铜铅锌冶炼基地、特变电工5G科技产业园、高诺集团有色金属科创园3个项目,是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抓起来的。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助力全市中心工作的成果之一。
强创新,强集聚,强开放,加快中心化建设,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新奋斗目标,正在衡州大地激起滚滚春潮。
党委有号召,人大即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履职,发挥和彰显人大作用,奋力助推衡阳“三强一化”落地见效。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
推动衡阳“强开放”
11月17日,我市“赋码”保护平台开始运行,首批52家企业进入市委市政府“赋码”保护范围。
今后,政府部门如果要到企业检查、调研,要事先扫该企业的二维码,经过同意之后,才可以进入。
这是我市避免部门干扰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的一个结晶。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秦国文说,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往哪里聚,哪里经济活力就强、发展就好。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重点就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问题开展询问,代表当场提问,部门负责人当场回答,收到一些效果。
今年,市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强开放,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城市,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实施环境优化提升行动”。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用人大监督之力,促使环境再优化。评议对象包括市政府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24个单位。重点评议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内容。
为了搞好评议,市人大常委会成立6个明察组、5个暗访组开展为期半年的深入调研。在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今年9月,令人期盼的评议如期举行。1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面对在座的几十个单位的“一把手”,就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讲观点,摆事实,当面锣,对面鼓,辣味十足地“评头论足”,共指出问题102个、提出意见建议85条。还对被评议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公布结果,敢于较真的刚性举措,产生很大震动。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问题交办会,向24个被评议单位交办了评议意见和问题清单,要求他们限期整改。
“目前正在整改中,我们正在跟踪监督。今年底,我们将会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市人大财经委的工作人员说。
牵头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链
推动衡阳“强创新”
位于常宁水口山经开区的高诺集团有色金属科创园,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工人正在调试设备,为正式生产做准备。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今年1月签约,3月开始建设,即将投产,做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我市是有色金属之乡。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是我市强化产业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2020年开始,我市重点发展14条优势产业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负责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产业链的建设,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直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抓这项工作。
去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的人员对本产业链的69家规模以上企业,逐个上门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摸清企业所思所盼后,按照“企业很急需、条件又具备、政府办得到”的原则,筛选了58个具体问题,召开问题交办会,分别向市直有关单位、县(市)区政府交办。目前,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去年11月,组织12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与建设银行、农开行、国开行、浦发银行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落实贷款7亿余元。
项目为王。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引导工业园区和企业,全力突出项目建设。水口山有色集团康家湾矿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新引进的金紫宇电子光刻胶级感光新材料项目已动工,玉兔集团公司钛白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金翼有色金属回收公司二期项目已启动......今年,该产业链已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26个,拟开工项目8个。今年1月至9月,共完成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34.5%。
开展乡村振兴“五个一”行动
推动衡阳“强集聚”
市委提出,要强集聚,建设高品质新型大城市。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动能集聚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雨棚拆得好,街道上现在好看多了,政府做了一件好事。”11月19日,耒阳市小水镇政府组织人员拆除老街上的雨棚,一位农民高兴地说。
小水镇是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创办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今年以来,他们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了街上危旧房屋,拆除乱建乱搭的雨棚,兴建文化广场,建设污水管道......诸多举措,让当地人居环境发生明显改变。
在前几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又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五个一”行动。即:市人大常委会每三年创办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建一个农业特色小镇或特色农业示范区;衡阳市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每人创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助推一百名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提升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选择和培训一万名农村人大代表成为乡村振兴引路人、农村致富带头人。
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现场督查调度、年底考核评比......市人大常委会一系列举措,催生这项工作在衡州大地如火如荼展开,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躬身实践,投入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
走进耒阳市永济镇大河边村,一个美丽村庄呈现在眼前:农民的房子集中建设,外墙统一装修;新建的稻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村里水渠、村民屋前平地用水泥硬化,柏油马路蜿蜒乡间,太阳能路灯让黑夜变白昼;26个垃圾站、5个公厕方便村民;拆除废弃的房屋、猪栏、厕所和杂屋600余间;村内的跨耒水大桥正在建设,将方便耒阳市、衡南县两地交流......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联点指导下,全村发生美丽蝶变,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督办省域医疗副中心议案
推动衡阳“中心化”进程
今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的“湖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住院大楼封顶,将新增349张床位,标志着该院疫情救治能力大大提升,使我市在全省“医疗版图”上再增分量。
目前,我市共有8家三级医院,是我省除长沙以外三级医院最多的地方。市委提出加快中心化进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市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加快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的议案》,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号议案,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市政府加大办理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
舞活龙头。市政府决定,大力支持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大做强,将医院周边的市老干所、市老干活动中心、市二中等71.9亩土地整体规划给该院扩建,并整治医院周边交通环境。记者看到,目前,老干所已经拆除,老干活动中心正在准备搬迁,市二中正在选址新建。该医院也主动加压,采取新措施提升自己的医疗能力:今年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博士,被湖南省确定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参与建设单位,湖南省10个临床重点专科完成验收,获批湖南省心肌损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强身健体。市政府积极帮助其他医院提升医疗能力,增强吸引力: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在积极打造为器官移植和消化疾病医学中心;南华医院正在积极打造为创伤、中毒疾病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正在打造为肿瘤、呼吸、乳腺甲状腺、危急重症医学中心和区域检验中心;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结合各自实际,打造特色专科;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7个县(市)的中医医院都完成了新一轮基础建设或者整体搬迁,提升中医服务水平。
今年10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关于加快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的议案》办理情况汇报,肯定成绩,直陈问题,提出建议。
“衡阳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继续努力,市人大会持续关注,持续推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负责人说。
近日,我市召开大规模的产业建设大会,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8个具有代表性的产业项目。其中,湖南有色集团公司的铜铅锌冶炼基地、特变电工5G科技产业园、高诺集团有色金属科创园3个项目,是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抓起来的。这是市人大常委会助力全市中心工作的成果之一。
强创新,强集聚,强开放,加快中心化建设,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新奋斗目标,正在衡州大地激起滚滚春潮。
党委有号召,人大即行动。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履职,发挥和彰显人大作用,奋力助推衡阳“三强一化”落地见效。
持续开展营商环境监督
推动衡阳“强开放”
11月17日,我市“赋码”保护平台开始运行,首批52家企业进入市委市政府“赋码”保护范围。
今后,政府部门如果要到企业检查、调研,要事先扫该企业的二维码,经过同意之后,才可以进入。
这是我市避免部门干扰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的新举措,也是市人大常委会对营商环境工作进行监督的一个结晶。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创造力。”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秦国文说,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里走、资金就往哪里流、项目就在哪里建、产业就往哪里聚,哪里经济活力就强、发展就好。
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题询问,重点就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小微企业融资等问题开展询问,代表当场提问,部门负责人当场回答,收到一些效果。
今年,市党代会报告强调,要强开放,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城市,其中一项举措就是“实施环境优化提升行动”。
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决定,今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用人大监督之力,促使环境再优化。评议对象包括市政府相关部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市人民检察院等24个单位。重点评议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内容。
为了搞好评议,市人大常委会成立6个明察组、5个暗访组开展为期半年的深入调研。在媒体发布公告,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
今年9月,令人期盼的评议如期举行。17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市人大代表,面对在座的几十个单位的“一把手”,就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讲观点,摆事实,当面锣,对面鼓,辣味十足地“评头论足”,共指出问题102个、提出意见建议85条。还对被评议的单位进行满意度测评,当场公布结果,敢于较真的刚性举措,产生很大震动。
会后,市人大常委会召开问题交办会,向24个被评议单位交办了评议意见和问题清单,要求他们限期整改。
“目前正在整改中,我们正在跟踪监督。今年底,我们将会听取整改情况汇报。”市人大财经委的工作人员说。
牵头建设有色金属产业链
推动衡阳“强创新”
位于常宁水口山经开区的高诺集团有色金属科创园,新建的厂房拔地而起,工人正在调试设备,为正式生产做准备。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今年1月签约,3月开始建设,即将投产,做到了“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建成、当年投产”。
我市是有色金属之乡。建设国家级有色金属与合金新材料产业基地,是我市强化产业创新,建设先进制造业示范区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2020年开始,我市重点发展14条优势产业链。市人大常委会领导负责有色金属及新型合金产业链的建设,从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市直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了产业链推进办公室,专抓这项工作。
去年10月,市人大常委会领导带领产业链推进办公室的人员对本产业链的69家规模以上企业,逐个上门走访调研,与企业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摸清企业所思所盼后,按照“企业很急需、条件又具备、政府办得到”的原则,筛选了58个具体问题,召开问题交办会,分别向市直有关单位、县(市)区政府交办。目前,大部分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为了解决企业融资困难,去年11月,组织12家企业、2个工业园区与建设银行、农开行、国开行、浦发银行召开银企对接会,帮助落实贷款7亿余元。
项目为王。产业链推进办公室引导工业园区和企业,全力突出项目建设。水口山有色集团康家湾矿技术改造项目进展顺利,新引进的金紫宇电子光刻胶级感光新材料项目已动工,玉兔集团公司钛白粉项目如火如荼建设,金翼有色金属回收公司二期项目已启动......今年,该产业链已竣工项目5个,在建项目26个,拟开工项目8个。今年1月至9月,共完成产值235亿元,同比增长34.5%。
开展乡村振兴“五个一”行动
推动衡阳“强集聚”
市委提出,要强集聚,建设高品质新型大城市。而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村动能集聚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这些雨棚拆得好,街道上现在好看多了,政府做了一件好事。”11月19日,耒阳市小水镇政府组织人员拆除老街上的雨棚,一位农民高兴地说。
小水镇是衡阳市人大常委会创办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今年以来,他们加大人居环境整治,拆除了街上危旧房屋,拆除乱建乱搭的雨棚,兴建文化广场,建设污水管道......诸多举措,让当地人居环境发生明显改变。
在前几年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市人大常委会又在全市人大系统开展了乡村振兴、示范带动“五个一”行动。即:市人大常委会每三年创办一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镇;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联建一个农业特色小镇或特色农业示范区;衡阳市及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领导每人创建一个乡村振兴示范村;助推一百名人大代表扶贫工作基地提升为市级以上农业产业龙头企业;选择和培训一万名农村人大代表成为乡村振兴引路人、农村致富带头人。
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现场督查调度、年底考核评比......市人大常委会一系列举措,催生这项工作在衡州大地如火如荼展开,人大工作者、人大代表躬身实践,投入乡村振兴的历史洪流。
走进耒阳市永济镇大河边村,一个美丽村庄呈现在眼前:农民的房子集中建设,外墙统一装修;新建的稻田公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村里水渠、村民屋前平地用水泥硬化,柏油马路蜿蜒乡间,太阳能路灯让黑夜变白昼;26个垃圾站、5个公厕方便村民;拆除废弃的房屋、猪栏、厕所和杂屋600余间;村内的跨耒水大桥正在建设,将方便耒阳市、衡南县两地交流......近年来,在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的联点指导下,全村发生美丽蝶变,成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点。
督办省域医疗副中心议案
推动衡阳“中心化”进程
今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的“湖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的住院大楼封顶,将新增349张床位,标志着该院疫情救治能力大大提升,使我市在全省“医疗版图”上再增分量。
目前,我市共有8家三级医院,是我省除长沙以外三级医院最多的地方。市委提出加快中心化进程,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打造“区域医疗中心”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市人代会上,代表们提出了《关于加快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的议案》,引起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作为一号议案,成立工作专班,采取多种方式督促市政府加大办理力度,目前,已初见成效。
舞活龙头。市政府决定,大力支持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大做强,将医院周边的市老干所、市老干活动中心、市二中等71.9亩土地整体规划给该院扩建,并整治医院周边交通环境。记者看到,目前,老干所已经拆除,老干活动中心正在准备搬迁,市二中正在选址新建。该医院也主动加压,采取新措施提升自己的医疗能力:今年新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博士,被湖南省确定为国家心血管病区域医疗中心参与建设单位,湖南省10个临床重点专科完成验收,获批湖南省心肌损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强身健体。市政府积极帮助其他医院提升医疗能力,增强吸引力:南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正在积极打造为器官移植和消化疾病医学中心;南华医院正在积极打造为创伤、中毒疾病医学中心;市中心医院正在打造为肿瘤、呼吸、乳腺甲状腺、危急重症医学中心和区域检验中心;市中医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市第二人民医院、市第三人民医院等结合各自实际,打造特色专科;市中医医院被确定为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项目建设单位;7个县(市)的中医医院都完成了新一轮基础建设或者整体搬迁,提升中医服务水平。
今年10月20日,市人大常委会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关于加快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的议案》办理情况汇报,肯定成绩,直陈问题,提出建议。
“衡阳打造省域医疗副中心城市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继续努力,市人大会持续关注,持续推动。”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负责人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