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体验+学习,衡阳晚报小记者体验传统醒狮的魅力

衡阳晚报讯(文/图 李境)狮舞童心映校园 ,非遗薪火润未来。2月25日、28日,由本报小记者俱乐部策划的“醒狮文化进校园”主题活动先后在蒸湘区大立实验小学、蒸湘区第二实验小学精彩上演,两校《衡阳晚报》小记者近距离接触“醒狮”,化身雄狮少年,在体验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随着激昂的锣鼓声骤然响起,红色幕布徐徐拉开,两只身披金红锦缎的醒狮跃入眼帘。它们或腾空跃起、或摇头摆尾,通过“狮子摆尾”“高杆采青”等高难度动作,腾、挪、闪、扑、旋间,演绎着狮子的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透露出狮子的威猛与刚劲。小记者们聚精会神地盯着舞台,生怕错过精彩的瞬间。
现场互动环节,几位“幸运儿”在传承人指导下,尝试舞狮基础动作:扎马步、握狮杆、摆狮头……尽管动作略显生疏,但眼神中闪烁着对传统文化的好奇与热爱。台下同学也纷纷模仿,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声笑语。有小记者感慨:“原来醒狮这么有趣,我以后也要学!”
此外,非遗醒狮传承人还走进学生中间,深入浅出地讲解醒狮的历史渊源。从唐代宫廷舞到现代庆典符号,从驱邪祈福到吉祥文化的演变,孩子们在故事中感受到醒狮背后“忠诚、勇敢、团结”的精神内核。互动问答环节中,小记者们踊跃提问,探寻醒狮文化与武术、民俗的关联,现场气氛热烈。
此次“醒狮文化进校园”活动,系“非物质文化遗产润童心”系列的重要一环。本报小记者俱乐部负责人表示,通过“观赏+体验+学习”的立体化模式,孩子们不仅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更在潜移默化中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未来,将持续聚焦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