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鱼丸飘香年味浓


  ▲蒋艳丽师傅正在刮鱼丸。

  ■文/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何衡

  春节在即,衡阳县西渡镇蒋艳丽师傅的手工鱼丸一出摊,便引来了众多消费者。

  逢年过节,衡阳人的餐桌上,多有一道特色地方菜,就是衡阳土鱼丸,这是一道色香味形俱全的团圆菜,寓意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在衡阳县西渡镇保安小区菜市场,蒋艳丽师傅往铁锅前一坐,雪白的鱼糜在她的手中来回翻转,左手一捏、右手一刮,一个个鱼丸跃然成形,如一条条小鱼跃入锅中,每一只都饱满圆润,惹人喜爱。

  下烧火炉,上架铁锅,蒋师傅用来煮鱼丸的灶台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烤火闲聊,这些既是顾客、也是朋友,大家围在火边,甚至帮忙打水剥葱,一起等待着鱼丸的出锅。

  蒋记鱼丸在当地已经有着快40年的历史,老师傅蒋明生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做鱼丸,逢年过节吃饭时,一人一条鱼丸,这就是蒋艳丽对年味最深刻的记忆,父亲坐在灶台前气定神闲地刮鱼丸的画面也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里:“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过年的时候,能吃到一条完整的鱼丸已经是我最大的满足了。后来父亲年纪大了,腿脚不好,就把刮鱼丸的技艺传承给了我,我也成为了新一代的蒋师傅。”

  从一条条活鱼变成爽口弹牙的鱼丸,制作工序可一点都不少,杀鱼的活计对蒋艳丽来说也是手拿把掐,取鱼肉、去鱼刺,再用清水将血水漂去,鱼肉是否漂净决定了鱼丸的色泽是否白净。

  大江南北的鱼丸制作原料不尽相同,衡阳鱼丸选用的是吃草长大的本地草鱼,5公斤鱼肉配2.5公斤猪肉肥膘、2公斤新鲜鸭蛋,再佐以生粉、葱姜等原料,其中不添加一滴水,制作成鱼丸肉糜,搅打上劲。而这鱼丸味道是否正宗,口感是否劲道,就要看鱼丸师傅的制作手艺,概括起来就八个字“用料讲究、做工精细”。

  刚刚出锅的鱼丸由于喝饱了汤汁,个个形态饱满,如一条条胖头鱼,在锅里翻滚。不少外地返乡的游子,特意前来采购鱼丸,回味家乡特有的味道,还有人把鱼丸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市民曹桂芳奶奶一早就来到鱼丸摊,称上2.5公斤刚出锅的鱼丸,便马不停蹄地赶去长沙,与老姐妹一起分享美味:“这鱼丸我吃了十几年了,每次与老姐妹见面,都提前招呼我给她们带上,衡阳鱼丸象征着团团圆圆、年年有余,既好吃,又有好的寓意,大家都赞不绝口。”

  由于蒋师傅的鱼丸远近闻名,2019年,中央电视台两个栏目的摄制组前来取景拍摄,衡阳鱼丸通过央视荧屏跟全国观众见面,也为蒋师傅收获了不少“粉丝”。年关将至,许多外地食客联系到蒋师傅,一箱箱鱼丸通过快递远赴千里,最远到达山东、陕西、北京等地食客的餐桌上。“快过年了,每天来买鱼丸的客人络绎不绝,特别是临近年关,高峰期一天能卖到1000公斤,供不应求。”蒋师傅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告诉记者。

  在老衡阳人的记忆里,逢年过节、喜事酒宴,都少不了衡阳土鱼丸的身影,它不起眼,却滋味鲜美,无论蒸、炒、开汤,都是一味好食材。从过年必备的土头碗、炸鱼丸到日常的三鲜粉、三鲜汤,都有它的身影。这一个个像鱼一样的丸子,正如外出的游子像鱼一样游回家乡的怀抱,既是湖湘的独特印记,也是游子们与家乡割舍不断的情感羁绊,更是对一家人团团圆圆、年年有余的最美期盼。如今,通过互联网和物流网,衡阳鱼丸走向全国人民的餐桌,不管你身在何方,都可以品尝到衡阳鱼丸,表达美好的新年愿景。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