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县白果镇探索“早稻+马蹄”轮作的种植模式

  衡阳日报讯(通讯员何思霞 刘星语 全媒体记者莫雄飞)眼下正是马蹄成熟开挖的大好时节,衡山县白果镇楚南桥社区种粮大户张浩的马蹄试验田喜迎丰收。“早稻+马蹄”轮作的种植模式,在保证了粮食安全生产的同时也提高了村民的收入,鼓足了村民的“钱袋子”。

  12月19日,天气晴好,张浩正带着村民们忙着翻田松土、捡拾马蹄,大家分工井然有序。一小会,马蹄堆满了篮子。“种马蹄的效益比种粮食的效益要高,而且下半年大家基本上没活干,所以就一起种种马蹄,体验一下不同的耕种生活。”张浩说。

  张浩的800余亩田地是用来种夏季稻的,而到冬天,田地基本闲置。于是,今年张浩积极从广西引进品种好、口味佳的马蹄,并拿出10余亩地作试验田,采取“早稻+马蹄”轮作的种植模式,整合闲置土地资源,并且鼓舞周边村民纷纷投身种植,自产自销,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群众增收致富注入了新活力。“一亩地减去用人等成本3000元,大概还能赚3000元。马蹄生产的主要成本就是菜麸和黄豆,基本上不施农药,所以比较环保。”张浩说。

  马蹄的学名叫荸荠,营养丰富,自古有“地下雪梨”的美誉。冬季食用马蹄能够很好地清热解毒、促进肠道蠕动。张浩家的马蹄按10元一平方米的价格出售给农户,村民可在购买的相应面积内自行挖掘马蹄,所获收成归农户自行处置。
【编辑:王丹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