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阳而行丨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一张纸”着墨,添彩新未来
编者按:项目为王,实干为先;“项”阳而行,只争朝夕。
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强势入驻我市,成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新引擎”。为掀起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特推出“项阳而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文/记者周琪 图/王皓永
项目档案
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选址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是耒阳30多年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生活用原纸,总投资30亿元,年总产值40亿元,年税收约3.5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为32万吨,二期建设为18万吨。项目一期2020年7月4日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项目一期首批两条生产线成功开机出纸
时光回溯至1900多年前,东汉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将造纸术发扬光大。
此后的近两千年里,纸张的使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书籍、生活用纸和产品的包装。
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加之传统造纸技术的污染和浪费使环境和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造纸行业日渐衰落。

▲项目一期效果图
面对结构调整压力,耒阳市围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打出了一套服务企业保增长的“组合拳”,尤其是立足千年纸文化,多措并举助推抄纸项目落户该市经济开发区。11月5日,随着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开机试产的第一张纸下线,正式启动了该市百亿级“一张纸”产业高速列车的引擎。
“二次回收”工艺
更高效、更环保
在项目综合事务部负责人郑华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耒阳市经济开发区的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进入厂区,首先看到的就是道路两旁整齐的厂房,一排排高大的槽罐有序地排在厂房两边。
“造纸工艺整个流程分为:原料--碎浆--洗打浆--配浆--抄造--成纸入库等一系列环节。”走在厂区路上,郑华文向记者介绍,抄纸就是把浆变成纸的环节,用的是商品木浆,没有制浆的环节。“整个抄纸项目不涉及纸浆生产,所使用原料纸浆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环保要求。”

▲原料桨板进入捣碎机
“我们通过回收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水多次回收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郑华文指着水处理站的设备介绍,生活用纸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进行浆料稀释,同时又会产生大量的白水,采用白水三级回收技术,可极大的减少清水的消耗。第一级,大量白水用量稀释浆料,使得浆料浓度从3.0--4.0%降低至0.1--0.2%,满足生产需要;第二级,利用白水碎解浆料;第三级,剩余白水经多盘过滤机处理回收白水中的纤维,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部分代替清水用于网部/毯部喷淋,使吨纸清水用量降到5吨左右,仍富余部分则经专业设备深度处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检查确认,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站。这样既做到了高效利用,又使得排出去的废水就更加符合环保标准。
“同时,整个项目采用的都是新工艺、新设备。”郑华文边走边介绍,能耗更低,自动化的程度更高,从原料车进厂,到成品纸出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
每分钟就有1500米生活用原纸
从这生产下线
走进备浆车间,一叠叠的原料纸桨板正通过传送带被送往碎浆机里,经过捣碎后用于备浆。“数控设备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红外线检测仪只要发现一点点瑕疵就会拉起警报,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正在自动化监控室操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如数家珍。

▲全自动监控室
整个车间分为三个部分,备浆车间、造纸车间、成品仓库,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备浆车间里的原料检验室,这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检验原料
来到检验室,化验员正在对操作各种仪器对这一批的备浆原料进行检测。“浆料的叩解度、湿重、PH值等属性是否达到标准,关系着整条生产线上纸的质量。”化验员告诉记者,在确保备浆原料的各类属性符合标准后,再根据纸张需求的不同,在备浆的过程中再调整工艺,保证每一张纸都符合客户的要求。

▲关注复卷过程
在造纸车间,一号纸机正在高速运转,出来的纸张一圈一圈的被卷成一卷大轴纸。“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分钟就有1500米生活用原纸从这生产下线。”郑华文告诉记者,虽然看着从浆到纸的过程很快,但其中工序却非常复杂,要经过制浆、铸纸、干燥、卷取、复卷等步骤,每一步都影响到纸品的品质。

▲产看出纸情况
目前,项目一期首批两条生产线已成功开机出纸。郑华文坦承,企业的“野心”很大: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为32万吨,二期建设为18万吨。下一步,企业将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后续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计划在年底前16条生产线全部开机运行。

▲观测卷纸

▲成品检测
未来将形成年产值规模
超100亿元的产业链
当一个有发展“野心”的企业,遇到一个具备强大“执行力”的党委和政府,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抄纸项目从2020年7月4日正式动工建设,到今年11月5日开机试产,仅一年多的时间。背后折射出的,是耒阳市委和政府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过程中,“攻城拔寨”的执行力。
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在项目开机试产仪式说:“耒阳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企业安心了,我们才心安。”今年以来,耒阳市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建设为重要保障,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赋能添彩。在全市干部群众中营造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耒阳。
作为30多年来耒阳单体投资的最大项目,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投产后可拉动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整个项目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利用纸业基地和内地成本优势,有望吸引广东沿海等地区一大批纸业加工企业迁移耒阳,形成纸业集群,从而把耒阳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著名“纸都”。
随着项目的正式投产,也将带动纸业带动相关的仓储、包装、物流、电商等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年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链。
记者手记
一张纸的成功“突围”
作为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耒阳被誉为“千年纸都”,是世界“纸文明”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一直处于“纸都”无纸的的尴尬境况。
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矿关停整治和全国煤炭市场的疲软,耒阳单一的经济结构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耒阳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引进蔡伦抄纸项目,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把蔡伦造纸文化与造纸产业深度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做好“一张纸”的文章突出“重围”,对耒阳市来说意义重大。
今年来,耒阳市创造性开展“安商行动”改革,出台一系列“硬核”安商举措,全力实施“211+X”的产业布局,其中的一个“1”就是“一张纸”。
该项目不仅是最近30多年来耒阳单体投资的最大项目,更是“211+X”产业发展战略中“一张纸”的“火车头”。项目的投产,也正式告别“纸都”无纸的的尴尬境况,必将助力“五个耒阳”建设扬帆远航,进一步打响千年古县、蔡伦故里的品牌。
近年来,一批大项目、好项目、新项目强势入驻我市,成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的“新引擎”。为掀起你追我赶的项目建设热潮,以实际行动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特推出“项阳而行”系列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文/记者周琪 图/王皓永
项目档案
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选址耒阳市经济开发区,是耒阳30多年来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建设规模为50万吨/年生活用原纸,总投资30亿元,年总产值40亿元,年税收约3.5亿元。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为32万吨,二期建设为18万吨。项目一期2020年7月4日开工建设,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可达100亿元以上,并可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项目一期首批两条生产线成功开机出纸
时光回溯至1900多年前,东汉蔡伦总结前人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利用树皮、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将造纸术发扬光大。
此后的近两千年里,纸张的使用贯穿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书籍、生活用纸和产品的包装。
然而,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加之传统造纸技术的污染和浪费使环境和经济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作为国民经济基础产业的造纸行业日渐衰落。
▲项目一期效果图
面对结构调整压力,耒阳市围绕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打出了一套服务企业保增长的“组合拳”,尤其是立足千年纸文化,多措并举助推抄纸项目落户该市经济开发区。11月5日,随着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开机试产的第一张纸下线,正式启动了该市百亿级“一张纸”产业高速列车的引擎。
“二次回收”工艺
更高效、更环保
在项目综合事务部负责人郑华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耒阳市经济开发区的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进入厂区,首先看到的就是道路两旁整齐的厂房,一排排高大的槽罐有序地排在厂房两边。
“造纸工艺整个流程分为:原料--碎浆--洗打浆--配浆--抄造--成纸入库等一系列环节。”走在厂区路上,郑华文向记者介绍,抄纸就是把浆变成纸的环节,用的是商品木浆,没有制浆的环节。“整个抄纸项目不涉及纸浆生产,所使用原料纸浆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家环保要求。”
▲原料桨板进入捣碎机
“我们通过回收技术,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白水多次回收利用,提高了水的利用率。”郑华文指着水处理站的设备介绍,生活用纸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进行浆料稀释,同时又会产生大量的白水,采用白水三级回收技术,可极大的减少清水的消耗。第一级,大量白水用量稀释浆料,使得浆料浓度从3.0--4.0%降低至0.1--0.2%,满足生产需要;第二级,利用白水碎解浆料;第三级,剩余白水经多盘过滤机处理回收白水中的纤维,去除水中的悬浮物,部分代替清水用于网部/毯部喷淋,使吨纸清水用量降到5吨左右,仍富余部分则经专业设备深度处理,通过在线监测系统检查确认,排入市政污水处理站。这样既做到了高效利用,又使得排出去的废水就更加符合环保标准。
“同时,整个项目采用的都是新工艺、新设备。”郑华文边走边介绍,能耗更低,自动化的程度更高,从原料车进厂,到成品纸出厂,一条生产线只需要几个人就可以完成。
每分钟就有1500米生活用原纸
从这生产下线
走进备浆车间,一叠叠的原料纸桨板正通过传送带被送往碎浆机里,经过捣碎后用于备浆。“数控设备基本实现全自动化,红外线检测仪只要发现一点点瑕疵就会拉起警报,产品质量更有保证。”正在自动化监控室操作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如数家珍。
▲全自动监控室
整个车间分为三个部分,备浆车间、造纸车间、成品仓库,其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备浆车间里的原料检验室,这是整个生产过程的第一关,也是最重要的一关。
▲检验原料
来到检验室,化验员正在对操作各种仪器对这一批的备浆原料进行检测。“浆料的叩解度、湿重、PH值等属性是否达到标准,关系着整条生产线上纸的质量。”化验员告诉记者,在确保备浆原料的各类属性符合标准后,再根据纸张需求的不同,在备浆的过程中再调整工艺,保证每一张纸都符合客户的要求。
▲关注复卷过程
在造纸车间,一号纸机正在高速运转,出来的纸张一圈一圈的被卷成一卷大轴纸。“每条生产线平均每分钟就有1500米生活用原纸从这生产下线。”郑华文告诉记者,虽然看着从浆到纸的过程很快,但其中工序却非常复杂,要经过制浆、铸纸、干燥、卷取、复卷等步骤,每一步都影响到纸品的品质。
▲产看出纸情况
目前,项目一期首批两条生产线已成功开机出纸。郑华文坦承,企业的“野心”很大:项目总投资30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为32万吨,二期建设为18万吨。下一步,企业将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后续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计划在年底前16条生产线全部开机运行。
▲观测卷纸
▲成品检测
未来将形成年产值规模
超100亿元的产业链
当一个有发展“野心”的企业,遇到一个具备强大“执行力”的党委和政府,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
抄纸项目从2020年7月4日正式动工建设,到今年11月5日开机试产,仅一年多的时间。背后折射出的,是耒阳市委和政府在服务企业、服务项目过程中,“攻城拔寨”的执行力。
衡阳市委副书记、耒阳市委书记赖馨正在项目开机试产仪式说:“耒阳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只有企业安心了,我们才心安。”今年以来,耒阳市以务实高效的作风建设为重要保障,切实为企业减负、纾困、解难,为经济社会的发展赋能添彩。在全市干部群众中营造出“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都是营商环境、处处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吸引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落户耒阳。
作为30多年来耒阳单体投资的最大项目,韶能集团耒阳蔡伦抄纸项目投产后可拉动该市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整个项目产能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全国同行业居领先地位,利用纸业基地和内地成本优势,有望吸引广东沿海等地区一大批纸业加工企业迁移耒阳,形成纸业集群,从而把耒阳打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著名“纸都”。
随着项目的正式投产,也将带动纸业带动相关的仓储、包装、物流、电商等上下游产业快速发展,形成年产值规模超100亿元的产业链。
记者手记
一张纸的成功“突围”
作为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耒阳被誉为“千年纸都”,是世界“纸文明”发源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一直处于“纸都”无纸的的尴尬境况。
同时,作为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矿关停整治和全国煤炭市场的疲软,耒阳单一的经济结构面临严峻挑战。
当前耒阳正处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需要大项目好项目作支撑。引进蔡伦抄纸项目,在做好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把蔡伦造纸文化与造纸产业深度结合起来,通过扎实做好“一张纸”的文章突出“重围”,对耒阳市来说意义重大。
今年来,耒阳市创造性开展“安商行动”改革,出台一系列“硬核”安商举措,全力实施“211+X”的产业布局,其中的一个“1”就是“一张纸”。
该项目不仅是最近30多年来耒阳单体投资的最大项目,更是“211+X”产业发展战略中“一张纸”的“火车头”。项目的投产,也正式告别“纸都”无纸的的尴尬境况,必将助力“五个耒阳”建设扬帆远航,进一步打响千年古县、蔡伦故里的品牌。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