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丨李兴志:当好经济发展“先行官”,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衡阳日报11月24日讯(记者 唐海强) “交通运输部门将坚持四个优先,深度融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当好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官,奋力推进三强一化建设,为衡阳建设国家区域重点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贡献交通运输力量。”近日,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兴志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坚持优势优先,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不断拉通城市道路交通骨架,打造贯穿南北、纵横交错的运输大通道,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其他城市的无缝对接。以创建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11189”(1个枢纽、1个机场、1条黄金水道、8条高速、9条铁路)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公、铁、水、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互通,持续优化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坚持投资优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大交通项目经济发展“压舱石”作用。构建高速路网,确保常祁高速年内建成通车,大力建设衡永、茶常、白南等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启动京港澳高速和许广高速提质扩容工程。构建干支路网,大力推进74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建成乡镇通三级公路和“三条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2500公里,同步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民生工程,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安全畅达的干支公路网络。构建水运网络,抓好湘江衡阳至永州段三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白沙洲港区文家坪作业区一期工程等7个千吨级码头,配套建设LNG动力船舶更新、港口岸电改造等设施,逐步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坚持保障优先,优化运输服务结构。以大型综合客货运枢纽为引领,推进各类枢纽站场合理分工、发挥功能、综合开发,打造客货运枢纽集群。升级优化城乡客运经营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开展定制客运等服务,扩大交通运输服务覆盖面。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全面优化运输结构,延展物流通达深度,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坚持环境优先,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扎实开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纵深推进市本级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确保行政审批服务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加大行业执法监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净化行业市场经营秩序。
坚持优势优先,构建现代交通体系。不断拉通城市道路交通骨架,打造贯穿南北、纵横交错的运输大通道,实现与长株潭城市群以及其他城市的无缝对接。以创建陆港型物流枢纽城市为契机,大力推进“11189”(1个枢纽、1个机场、1条黄金水道、8条高速、9条铁路)立体交通网络建设,实现公、铁、水、空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联运互通,持续优化枢纽集疏运功能,建设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
坚持投资优先,加快重点项目建设。强化重大交通项目经济发展“压舱石”作用。构建高速路网,确保常祁高速年内建成通车,大力建设衡永、茶常、白南等高速公路续建项目,启动京港澳高速和许广高速提质扩容工程。构建干支路网,大力推进745公里国省干线公路新改建,建成乡镇通三级公路和“三条路”(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约2500公里,同步实施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等民生工程,构建布局完善、结构合理、功能齐全、安全畅达的干支公路网络。构建水运网络,抓好湘江衡阳至永州段三级航道改扩建工程,全力推进白沙洲港区文家坪作业区一期工程等7个千吨级码头,配套建设LNG动力船舶更新、港口岸电改造等设施,逐步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坚持保障优先,优化运输服务结构。以大型综合客货运枢纽为引领,推进各类枢纽站场合理分工、发挥功能、综合开发,打造客货运枢纽集群。升级优化城乡客运经营模式,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开展定制客运等服务,扩大交通运输服务覆盖面。推进大宗货物及中长距离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全面优化运输结构,延展物流通达深度,提升物流服务水平。
坚持环境优先,提升行业服务效能。扎实开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推动行政审批服务改革。纵深推进市本级行政审批“三集中三到位”改革,确保行政审批服务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加大行业执法监管工作力度,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运输行为,净化行业市场经营秩序。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