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丨陈志高:驻村帮扶带富乡亲,以实干赢得村民信任
掌上衡阳客户端12月3日讯(文/王丹 图、视频/周围 实习生/许文亭)岁末寒冬,地处大山深处的塔山瑶族自治乡阳山村仍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幢幢崭新的小洋楼扮靓着村村寨寨,房前干净整洁,屋后绿野飘香。

▲阳山村
“欢迎你们,有时间就多来走走,现在的农村跟前些年可不一样了。”常宁市应急管理局驻阳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陈志高热情地对记者说。
产业兴村,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就职于常宁市应急管理局(原常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陈志高来到板桥镇群益村参与驻村工作,并担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一年他32岁。

▲陈志高(右)正在与队员核查资料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从村干部和村民的眼神中,可以读出他们对我这个年轻驻村干部的担心,知道他们在怀疑我的能力,担心我能否担起重任。”回忆起刚到村里的情形,陈志高说,“由于缺乏经验,跟村民沟通很不顺畅,经常鸡同鸭讲。”

▲走访入户,拉近与村民的关系
为了尽快拉近与村民的关系,他和工作队的同事从一点一滴做起,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立足该村烟叶、黄桃种植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烟叶为重点的产业和黄桃种植等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同时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了以脱贫户段常辉为代表的韵意木工厂等一系列公司。
陈志高与村“两委”干部、群众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群益村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成绩单后,陈志高紧接着又迎来新的挑战。今年5月,陈志高被调至阳山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集思广益,带领村民致富
阳山村属高山地带,生态保存完好,自然资源丰厚,其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培育高品质猕猴桃的基础条件。2017年,阳山村通过引进企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在平均海拔700米的群山之间,利用山泉水种出一片280余亩的猕猴桃果园,带动全村贫困户实现就业。

▲猕猴桃变成“致富果”
“猕猴桃一年的收入大约4万余元,当地村民可以选择入股,或者农忙时来园内工作,按日结算工资。”阳山村党支部书记肖雪荣告诉记者,阳山村种植的猕猴桃相比其他地区的成熟期要晚,一般猕猴桃的成熟期是在8月份,而阳山村的猕猴桃成熟期是在国庆节前后,因采用山泉水进行浇灌,口感会更加香甜。
今年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局之年,阳山村要如何规划才能做到促发展增收入,这是一直萦绕在陈志高心中的问题。随着果园走上正轨,陈志高与村两委开始着手成立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让猕猴桃产业深深扎进大山,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致富果”。

▲阳山村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的纯净水厂
除了猕猴桃种植,今年4月,阳山村村“两委”联合村民成立了常宁市云雾山泉水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天然纯净水,目前公司已经在试营业,预计年利润可达10万。

▲阳山村随处可见茶田

▲蓼叶
“山上种茶叶、山中引泉水、山下种猕猴桃,下一步,我们想把蓼叶种植形成规模化,带动更多村民富裕起来。”从村部门口的猕猴桃果园四处望去,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在山间,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每次到这里,看到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就很有成就感,相信农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陈志高感慨道。
村规民约,“约”出好民风
“以前,我们住在平房子里,地上到处是鸡粪。现在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卧室扫到大门口。”一见到记者,69岁的村民肖奶奶连停下手中的活说。“每天都能看到、听到文明宣传,大家都知道爱护环境了,现在我家3岁的小孙子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
肖奶奶对记者说,近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都开始爱护环境、尊老爱幼、不打牌、不赌博了,“村里还特意请了保洁员,只要路上有垃圾,保洁员就会来清扫。”

▲图书室

▲应急管理室应有尽有
行走在阳山村,随处都可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文明习俗观念已深入民心。“像屋里屋外勤打扫 垃圾分类不乱扔孝敬父母多陪伴等内容,村里大小会都宣传,平时还要进行清洁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谁都不愿因不文明而被人看不起、丢面子。”陈志高说,“为了丰富村民闲暇时间,阳山村在村部设有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室,内有藏书百余本,村民们可以自行前往读书或者娱乐。”
孝老爱幼、邻里帮衬、爱护公物......这些文明行为、举止,如今已成为阳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陈志高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凝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以助推乡村振兴。
▲阳山村
“欢迎你们,有时间就多来走走,现在的农村跟前些年可不一样了。”常宁市应急管理局驻阳山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陈志高热情地对记者说。
产业兴村,打好脱贫攻坚战
2018年,就职于常宁市应急管理局(原常宁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陈志高来到板桥镇群益村参与驻村工作,并担任工作队长、第一书记,这一年他32岁。
▲陈志高(右)正在与队员核查资料
“说实话,我当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从村干部和村民的眼神中,可以读出他们对我这个年轻驻村干部的担心,知道他们在怀疑我的能力,担心我能否担起重任。”回忆起刚到村里的情形,陈志高说,“由于缺乏经验,跟村民沟通很不顺畅,经常鸡同鸭讲。”
▲走访入户,拉近与村民的关系
为了尽快拉近与村民的关系,他和工作队的同事从一点一滴做起,谋思路、出主意,找准产业兴村突破口。立足该村烟叶、黄桃种植等自然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以烟叶为重点的产业和黄桃种植等多种产业相结合的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同时还通过建立致富带头人人才库,请相关技术和业务专家对致富带头人进行培训,培养了一批懂技术、通电商、会管理的致富带头人,成立了以脱贫户段常辉为代表的韵意木工厂等一系列公司。
陈志高与村“两委”干部、群众通过开辟切实可行、合理有效的产业发展新路径,帮助群益村形成了“造血”功能、走上长效、稳定的脱贫致富之路。
在交上了一份满意的脱贫攻坚成绩单后,陈志高紧接着又迎来新的挑战。今年5月,陈志高被调至阳山村,担任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
集思广益,带领村民致富
阳山村属高山地带,生态保存完好,自然资源丰厚,其优质的生态环境是培育高品质猕猴桃的基础条件。2017年,阳山村通过引进企业,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投入资金1000万余元,在平均海拔700米的群山之间,利用山泉水种出一片280余亩的猕猴桃果园,带动全村贫困户实现就业。
▲猕猴桃变成“致富果”
“猕猴桃一年的收入大约4万余元,当地村民可以选择入股,或者农忙时来园内工作,按日结算工资。”阳山村党支部书记肖雪荣告诉记者,阳山村种植的猕猴桃相比其他地区的成熟期要晚,一般猕猴桃的成熟期是在8月份,而阳山村的猕猴桃成熟期是在国庆节前后,因采用山泉水进行浇灌,口感会更加香甜。
今年是乡村振兴工作开局之年,阳山村要如何规划才能做到促发展增收入,这是一直萦绕在陈志高心中的问题。随着果园走上正轨,陈志高与村两委开始着手成立精深加工企业,延长产业链,让猕猴桃产业深深扎进大山,成为村民幸福生活的“致富果”。
▲阳山村利用当地资源建设的纯净水厂
除了猕猴桃种植,今年4月,阳山村村“两委”联合村民成立了常宁市云雾山泉水有限公司,专门生产天然纯净水,目前公司已经在试营业,预计年利润可达10万。
▲阳山村随处可见茶田
▲蓼叶
“山上种茶叶、山中引泉水、山下种猕猴桃,下一步,我们想把蓼叶种植形成规模化,带动更多村民富裕起来。”从村部门口的猕猴桃果园四处望去,错落有致的村庄掩映在山间,犹如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每次到这里,看到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了,我就很有成就感,相信农村的发展会越来越好。”陈志高感慨道。
村规民约,“约”出好民风
“以前,我们住在平房子里,地上到处是鸡粪。现在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从卧室扫到大门口。”一见到记者,69岁的村民肖奶奶连停下手中的活说。“每天都能看到、听到文明宣传,大家都知道爱护环境了,现在我家3岁的小孙子看到垃圾都会主动捡起来。”
肖奶奶对记者说,近年来村里最大的变化就是,村民都开始爱护环境、尊老爱幼、不打牌、不赌博了,“村里还特意请了保洁员,只要路上有垃圾,保洁员就会来清扫。”
▲图书室
▲应急管理室应有尽有
行走在阳山村,随处都可感受到文明新风扑面,文明习俗观念已深入民心。“像屋里屋外勤打扫 垃圾分类不乱扔孝敬父母多陪伴等内容,村里大小会都宣传,平时还要进行清洁家庭星级文明户等评比,谁都不愿因不文明而被人看不起、丢面子。”陈志高说,“为了丰富村民闲暇时间,阳山村在村部设有图书室和老年人活动室,内有藏书百余本,村民们可以自行前往读书或者娱乐。”
孝老爱幼、邻里帮衬、爱护公物......这些文明行为、举止,如今已成为阳山村一道靓丽的风景。陈志高认为,在新农村建设中,必须倡导和培育社会文明新风尚,凝聚更多向上向善的正能量,以助推乡村振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