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征文丨成俊峰:强烈的为民情怀和政治担当

强烈的为民情怀和政治担当

湖南日报社衡阳分社记者 成俊峰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讲话中提到最多的是人民群众,在基层调研中接触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在决策部署中关注最多的还是人民群众。通过对《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的学习,我进一步深刻感悟到总书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那份真挚的为民情怀和政治担当。

    以人民为中心

    弘扬了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吸收“民本思想”,继承和弘扬了中华五千多年传统文化精髓。习近平总书记执政以来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我们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我们强党兴国的根本所在”。正是这种“民本思想”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才使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泱泱文明古国闪耀在世界历史星空。

    以人民为中心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要义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由此可见,是否“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是检验和区别真假社会主义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既与马克思主义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又与时代科学发展一同前进,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发展观的丰富和发展。

    以人民为中心

    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


    从党的七大开始,我们党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写进党章的总纲,要求“每一个党员都必须用心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了解他们的需要,为实现他们的需要而斗争”。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列在14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第二条,强调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关于“人民”的论述还有很多,这些论述深刻表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发展是为了人民的价值追求,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人民为中心

    书写了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追求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命题,他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人民幸福”是实现伟大梦想的最终目标,“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实现伟大梦想的价值追求。习近平创造性地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现代化无缝对接,并将二者有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的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虚心向人民学习,倾听人民呼声,汲取人民智慧,真正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在日常各项工作中,就一定能书写好新时代的新答卷。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