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传统、品甜蜜,衡阳晚报小记者开展“冰糖葫芦DIY”实践活动

传统美食与童趣的完美融合
活动现场,摆放着一串串色泽诱人的山楂、黄澄澄的橘子、红彤彤的草莓等新鲜水果,它们整齐排列在竹签上,恰似一串串精美的项链。小记者们穿上围裙、戴上厨师帽,摇身一变成为“小厨师”,在工作人员的悉心指导下,兴致勃勃地开启了冰糖葫芦的制作之旅。
活动负责人细致讲解制作步骤:“挑选水果时,一定要选择新鲜饱满的,穿串的时候注意保持间距均匀,这样后续蘸糖浆才不会粘连。”孩子们围聚在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从清洗水果、穿串,到后续关键的熬糖、裹糖衣等环节,每一步都洋溢着探索的乐趣。
火候的掌控与创意的激情碰撞
熬糖浆堪称制作冰糖葫芦的核心步骤,决定着最终成品的口感和卖相。工作人员依照比例,将白砂糖与水缓缓倒入锅中,随后小火慢熬。随着温度的升高,糖浆逐渐沸腾,原本大颗的气泡逐渐变小,糖浆的颜色也从透明逐渐转变为迷人的琥珀色。小记者们紧紧围在锅边,大气都不敢出,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锅中变化,还不时用筷子蘸取糖浆滴入凉水中测试脆度。当清脆的“嘎嘣”声响起,现场瞬间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老师,为什么糖浆要熬到这个颜色呀?”“裹糖衣的时候手抖的话,会不会影响最后的成品?”小记者们满是好奇,接连抛出问题。非遗传承人金兆松一一耐心解答,还亲自示范快速滚动竹签裹糖衣的技巧。在他的指导下,不一会儿,一串串裹着晶莹剔透糖衣的糖葫芦便陆续诞生。小记者们充分发挥创意,有的在糖葫芦上撒上香喷喷的芝麻,有的插上娇艳的小花,让普通的糖葫芦瞬间变得与众不同。
品尝甜蜜成果,感受劳动喜悦
到了令人期待的品尝环节,活动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小记者们手持自己亲手制作的糖葫芦,轻轻咬上一口,酸甜的味道瞬间在舌尖上绽放开来。“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糖葫芦!”“原来做糖葫芦这么不容易,以后我一定要珍惜食物!”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欢声笑语中满是对自己劳动成果的骄傲与自豪。中平小学三(2)班小记者莫艺林在活动结束后兴奋地分享:“这次体验让我对糖葫芦的历史有了更深地了解,以后我一定要把这项非遗技艺介绍给更多的朋友。”一位家长也在现场感慨:“甜蜜味道的背后,是匠人精神的传承,更是文化自信的生动体现。”
主办方介绍,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传统美食的制作方法,更在实践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耐心与专注的重要性。”举办这类体验活动,旨在让青少年在动手操作中,真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而培养他们对非遗技艺的浓厚兴趣与尊重之情。
冰糖葫芦作为传统小吃,承载着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其制作技艺更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挑选食材到最终成品的呈现,冰糖葫芦的制作过程就像是一堂生动的传统文化教育课。通过这场充满甜蜜与欢乐的“冰糖葫芦DIY”实践活动,小记者们不仅掌握了一项劳动技能,更在实践中深刻感悟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的舞台上持续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传承传统文化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