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美莲:扎根乡村三十载 无悔青春育桃李

  ■衡阳日报见习记者王慧

  在钟灵毓秀的南岳区,挺拔突起的祝融峰下,有所整洁漂亮而温馨的学校----南岳区寿岳中心学校。1992年,一个未脱稚气、满怀兴奋的女生,背负着反哺家乡的信念,带着夏天炙热的气息,从师范学校一路而来,踏上了神圣的讲台,一干就是30年。她就是寿岳中心学校校长刘美莲,一个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乡村教师。

  三尺讲台,四季耕耘,是刘美莲的生动写照。30年来,刘美莲迎朝阳送晚霞,披星戴月,乐此不倦,在忙碌中增长了额头皱纹与两鬓白发,在奉献中播撒青春。她经历了农村教育大变革,亲眼见证了农村办学条件日新月异的变化,怀着对教育事业真挚的热爱,她默默地耕耘着......

  作为一名教师,刘美莲心中有一本明细账,哪个同学学习如何、心里有什么想法、家庭情况怎样,她都一清二楚。有一年冬天放学后,五年级冯同学因为腿受伤了不能走路,在教室待了很久不见家长来接。刘美莲上前一问才知道,学生的爸爸妈妈要很晚才会来。那时,山区没有完善的通讯和交通工具,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双脚。看着窗外大雪纷飞,刘美莲心想等不是办法,于是不假思索地背上了他。寿岳乡地处山区,山路崎岖,来回10公里的路,刘美莲硬生生走了3个小时,最后几乎四肢撑地,手脚并用地将学生送回了家。

  刘美莲自2016年任职寿岳中心学校校长起,便着手解决学生午餐问题。当时,学校绝大部分学生为留守儿童,“能在学校吃上一顿热乎的午餐”一度成为村里孩子与家长的奢望。刘美莲通过不懈努力,2017年联系到了衡阳市微尘公益,争取到中国社会福利基金“免费午餐”基金相继落地水口、观音、红旗小学,才真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此,全校200多名师生们每天都能吃上热气腾腾、免费可口的午餐。

  每当提起刘美莲,学校许多留守儿童、家长和老师都充满了感激。二年级王同学,因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心理行为异常。刘美莲知道后牵头联系了校外心理老师来学校对他进行心理健康辅导,通过耐心细致地教导与送课外书、玩具等多种形式,帮助王同学化解不良情绪,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贫困生刘同学,从小患有肌肉萎缩症,需要终生服药。刘美莲组织全校老师捐款的同时,积极联系区税务局,争取干部职工资金帮扶,还向区教育局资助中心申请贫困生补助,并组织给学校每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实时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情况。因学校宿舍床位有限,刘美莲便主动腾位置给其他老师,自己每天驱车两个半小时山路上下班......

  “做老师这些年,最亏欠的还是家人。”提到家人时,刘美莲突然就红了眼眶。孩子上的小学离家就几分钟的路程,但是刘美莲6年时间从来没有送过他一次。面对与家人长时间的分别和其他老师们的离开,她也几次打了申请调离报告。但每次递交报告时,她又想起了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神,她深刻感受到了“老师”这两个字的分量,于是又坚持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30年。看着学生们从点撇竖横到文采飞扬,从呀呀学语到放声歌唱,从一招一式到驰骋赛场,一辈子扎根乡村教育,她无怨无悔。

  从花季少女到满鬓白发,刘美莲初心不改、热情不减,始终用爱心和责任坚守着教育理想,用自己的善良温暖了一颗颗幼小农村学子的心,用责任和担当为农村孩子撑起了读书梦。
【编辑:唐锦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