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雁城模式”初显成效
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胡亚华 通讯员周晓国)近日,记者自市垃分类办(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去年以来,我市不断拓展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高新区和石鼓区已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域推进,其他城区分别新增一个街道作为生活垃圾示范片区,示范效应不断增强,生活垃圾分类“雁城模式”已初显成效。
据了解,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教活动,在莲湖广场、南湖公园、东洲岛景区陆续建设了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建设了衡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免费向市民群众开放。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互动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断增加垃圾分类的投放设施,各城区共计新建智能分类投放站827个、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点2058个、垃圾分类亭335处、配置各类垃圾分类收集桶4300余套、果皮箱1600个。市级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已基本建立了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投放收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目前,我市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3处,年处理能力达250万吨。由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研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已率先在石鼓区实施,700余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及44台智能驾驶环卫设备已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溯源、智能督导和联网监控等功能,形成了我市特色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雁城模式”。
市垃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将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考评,坚持月督查检查,季考核排名,年奖惩兑现的工作机制,实现以督促改、以考促行的效果。
据了解,我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宣教活动,在莲湖广场、南湖公园、东洲岛景区陆续建设了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建设了衡阳市生活垃圾分类科普馆,免费向市民群众开放。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纪念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主题宣传活动,通过互动活动,吸引市民群众积极参与活动,不断提升居民群众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不断增加垃圾分类的投放设施,各城区共计新建智能分类投放站827个、新建垃圾分类收集点2058个、垃圾分类亭335处、配置各类垃圾分类收集桶4300余套、果皮箱1600个。市级公共机构垃圾分类投放设施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区已基本建立了与分类品种相配套的投放收集体系。进一步完善了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目前,我市已建成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3处,年处理能力达250万吨。由安徽酷哇机器人有限公司衡阳分公司研发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项目已率先在石鼓区实施,700余套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及44台智能驾驶环卫设备已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实现了生活垃圾分类前端溯源、智能督导和联网监控等功能,形成了我市特色的生活垃圾智能分类“雁城模式”。
市垃分类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保障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水平,将进一步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督查考评,坚持月督查检查,季考核排名,年奖惩兑现的工作机制,实现以督促改、以考促行的效果。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