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诗歌“出圈”的相公堡



  洛夫旧居。


  孔明塔。


  大有坪古民居。


  相市新貌。

  文\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伍施施 图\李孜 通讯员黄海燕 祝巧俊

  作为衡阳的古镇代表之一,相公堡以其得天独厚的人文历史成为耒水流域一颗闪亮的明珠。

  相公堡,今名相市乡,是衡南县目前唯一的建制乡。传说相公堡因三国时期蜀汉贤相诸葛亮而得名,至今留有相公祠、孔明塔、大有坪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迹,明末大旅行家徐霞客曾到此一游。

  相公堡近年来被外界认识,要从“诗魔”洛夫说起。

  “相市乡燕子山,是世界华文诗坛泰斗洛夫的诞生地。”土生土长的相市乡人周健,对当地风土人情十分了解,经常撰写乡土文学作品向外界推介家乡。他介绍道:“2009年,省文联和市政府牵头,在衡南县云集举办洛夫国际诗歌节,吸引了世界各地诗人相聚相市。翌年,数十位湖南散文、诗歌名家走进相市采风,从不同角度书写了相市乡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名人名居、人文故事、风土民俗、神话传说和乡村新貌。”

  在周健的介绍中,我们来到燕子山洛夫旧居。驻足门口,北大诗人谢冕教授亲书的“洛夫旧居”几个大字在阳光下更显遒劲飘逸。洛夫旧居始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属于湘南宅第型的古民居建筑,大门两侧有一副竹刻楹联,经风吹雨打,上面的字体若隐若现,依稀可以辨认----“曲楚才情洛阳纸,潇湘水月夫子诗”。

  走进旧居,几幅洛夫先生年轻时的照片悬挂在墙上,厅堂一角,一块长条麻石嵌入墙体,上刻“须以操作为荣”的家训,主家勤勉、笃实可见一斑。洛夫先生一生漂泊,却心系故国,他曾八次回到家乡,探望母校,给家乡多次留下笔墨书法,也多次向世界宣传自己的家乡,曾亲笔题写“相公堡烧饼”,又将它带到加拿大温哥华赠予好友。

  有故事的地方,总能让人心驰神往。瞻仰了“洛夫旧居”,我们来到耒水之滨的孔明塔。相传,这座宝塔是为纪念曾在相市屯兵的诸葛孔明而建。前几年,为纪念诸葛孔明,乡贤倪氏兄弟出资数百万在老宝塔的原址上重建孔明塔。新落成的孔明塔与一般的河塔不同,它琉璃绘彩,高七层,喻七级浮屠。拾级而上,登高望远,肃穆中不失诗意。

  新塔建成后,村里在周边修公园、筑长廊、建池塘。塘中有亭名迎雅,亭柱上刻有两副楹联,前联曰:“前知耒水鱼戏浪;后识青山鸟鸣歌。”后联曰:“塘面虽微,能由众鲤跃龙门;亭楼不大,欲引群英临宝地。”亭联抒发了村民的胸襟姿态,也从侧面印证了重建孔明塔的缘由。

  一路向西,我们来到大有坪古民居,青砖、灰瓦、石墩、廊柱......我们像闯进一部黑白电影,看着年迈的老者坐在门槛上,时光仿佛在这里停滞了。

  “军家罗氏开基太公罗添祥,大明洪武初奉旨招募英雄,爰整师旅,汗马从王,功名钟鼎,升平之日,官封衡州卫,奉诏立营镇守衡州,定居清泉(今衡南)......”在《湘琳堂贤桂房罗氏十二修宗谱》里,我们了解到,大有坪古民居由军家罗氏修建。从明朝一直延续到清朝咸丰、宣统年间,他们依照周易八卦六十四卦中第十四卦“大有卦”卦形,定名大有堂,寓意日丽于天、普照万物,万物顺通、群僚和洽。

  不过,因年久失修,如今大有坪古民居内一派凋零与荒凉,让人不免怅然若失。“昔日州官开吉地,而今印迹话苍凉。”诗人符孝高在参观大有坪古民居后也发出感慨。

  夕阳西下,已至归时,我们仍然意犹未尽。临别之时,周健将今年3月出版的由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作家陈学阳主编的书籍《相公堡》赠送给我们,书中123位散文作家、现代诗人、诗词楹联家的354件作品,分为散文、新诗、诗联三个板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相市乡的人文地理与乡村变化。

  近年来,相市乡以乡村振兴为契机,着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精品农业,短短几年间,相市乡发展了百亩荷田、千亩桃花、万亩油茶,田园山冈生机盎然,面貌焕然一新。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