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前街“赶二八”热闹非凡
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罗文鹏)来自大山里的“巨无霸”葛根,衡阳乡下产的皂荚、茶麸,各种家用的传统竹木器......3月7日,农历二月初八,石鼓区司前街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赶二八”民俗盛会,琳琅满目的传统商品让原本平静的街巷变得热闹非凡,让现代城市与农耕文明展开跨越时空的“对话”。
司前街在清朝时为衡阳协镇署(武备司)驻地,故而得名。司前街“赶二八”最初是古代春耕前的一次大型物资交易集会,湘江流域的农民将自制的竹木农具、山野特产运至司前码头,既置换生产资料,也为即将到来的春播祈福。
今年的市集上,71岁的衡阳县人彭华带来了葛根、土茯苓等大山里的特产,并现场传授古老食材的养生烹饪方法。从衡阳县关市赶来的王老伯,在地摊上摆上了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皂荚、茶麸,他告诉前来询问的市民:“将它们打碎混合,放进水里,就是最健康的洗发水。”
这个临时的市集上,最多的是竹篓、簸箕、木梯等各种传统竹木器。68岁的篾匠李师傅现场解说传统特色的“蛇皮纹”竹编技法,“这种手艺传了几代人,现在年轻人学得少了,但每年总有人来寻这些老物件。”在他对面,“非遗腐乳”摊位前排起长队,不需要摊主吆喝,一出摊成为市民追捧的“抢手货”。更令人惊诧的是苗木交易区,脐橙、丹桂、蜜柚与多肉植物相映成趣,园艺师用传统技艺演绎着现代审美。
司前街在清朝时为衡阳协镇署(武备司)驻地,故而得名。司前街“赶二八”最初是古代春耕前的一次大型物资交易集会,湘江流域的农民将自制的竹木农具、山野特产运至司前码头,既置换生产资料,也为即将到来的春播祈福。
今年的市集上,71岁的衡阳县人彭华带来了葛根、土茯苓等大山里的特产,并现场传授古老食材的养生烹饪方法。从衡阳县关市赶来的王老伯,在地摊上摆上了城市里难得一见的皂荚、茶麸,他告诉前来询问的市民:“将它们打碎混合,放进水里,就是最健康的洗发水。”
这个临时的市集上,最多的是竹篓、簸箕、木梯等各种传统竹木器。68岁的篾匠李师傅现场解说传统特色的“蛇皮纹”竹编技法,“这种手艺传了几代人,现在年轻人学得少了,但每年总有人来寻这些老物件。”在他对面,“非遗腐乳”摊位前排起长队,不需要摊主吆喝,一出摊成为市民追捧的“抢手货”。更令人惊诧的是苗木交易区,脐橙、丹桂、蜜柚与多肉植物相映成趣,园艺师用传统技艺演绎着现代审美。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