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丨以改革为翼,护航高质量发展稳健前行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谢小青 实习生何恺欣

  “数”说亮点

  2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改革案例和典型案例。

  预计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

  盘活利用城乡闲置资产671处10万余平方米,建成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乡村车间1300余个,带动就业5万余人。

  2024年底,衡阳改革工作经验在中国改革2024年会上作交流推介,“乡村车间”“蒸湘义警”分别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市域改革案例和典型案例。这是衡阳奋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果。

  衡阳着力用好用活全面深化改革“关键一招”,围绕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区域经济、消费、医疗、教育、应急五大中心,打出以制度机制创新助推高质量发展的组合拳,为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蓄积了强劲动能。

  创新为要,为产业强市建设聚力


  “我们的变压器不仅销售到发展中国家,近期还打开了发达国家的大门。”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总经理种衍民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在工信部发布的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中,以衡阳为核心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入选。

  成绩令人振奋,但这不是偶然。衡阳坚持精准施策,创新为要,以“五单一图谱”服务主导产业,“五制一平台”服务重点项目,“五赋一聚焦”服务市场主体,统筹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强市。

  产业强不强,数据是最有力的说明。2024年,衡阳培育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省第一,盐卤化工产业集群入选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5条产业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6%。2024年50个在衡省重点项目、400个市重点项目分别高出序时任务10.5、14.4个百分点,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4%,增速排全省第3、A类市州第一,高于全省6.1个百分点、全国5个百分点。近3年衡阳累计净增经营主体19万户,在全国城市信用监测中稳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荣膺“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贡献了坚实的衡阳力量。

  园区也是工业经济的重要承载平台、产业培育的聚集区,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阵地。为进一步释放园区活力,衡阳市深入推进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有效激发了园区发展合力、干事动力。

  民生为本,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改革为民、改革惠民。衡阳牢牢抓住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个着力点,让百姓共享改革成果。

  在近日某个周末时分,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松山校区,40余个留守学生在值班老师和“爱心爸妈”的带领下,或看书下棋,或运动锻炼,青春气息在校园里弥漫。

  “在这里与很多同学一起生活、学习,还有老师和爱心爸妈的照顾,我觉得家的感觉又回来了。”学生王欢开心地说。

  衡阳积极探索以家校社共育为切入点,打造集“吃住学导”为一体的雏鹰之家,全面实施“艺术童伴”工程,探索开展留爱在校、送爱到家、唤爱回乡、家园护蕾、志愿护学、法纪护航“三爱三护”关爱行动,让留守不失守,更多的“王欢”感受到关爱。该做法入选湖南省政府综合大督查典型经验。同时建立市域联合校运行机制,开展网络“校联体”建设,鼓励中小学优质学校与乡村小规模学校集团化办学,实现学校共建、师资共培、课题共研、成果共享,有效促进城乡、校际教育资源均衡,让就学更公平。

  除了教育问题,医疗保障也是群众关注的焦点。衡阳以建设湖南省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先导区为契机,成立全省首家中医紧密型医联体,探索海峡两岸中医药长效交流合作机制,成功创建3个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创新开办“中医夜市”火爆出圈,专家接诊式摆摊,市民沉浸式体验,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央媒报道推介。积极开展“三医联动、六医协同”集成改革试点,加快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推行分级诊疗、医防结合、医保差异化支付、先诊疗后付费、送药上门等方式,让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情况得到有效缓解。

  农村闲置资产是潜力无限的宝藏,也是群众增收的新来源。衡阳着力做好市场运营文章,创新建立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城乡产业运营体系,实行筹资投资、建设改造、招商布局、资产管理“四个统一”,探索形成总部+分部、就业+就学、务工+务农、楼上+楼下、线上+线下“五种模式”,盘活利用城乡闲置资产671处10万余平方米,建成手工制作、电子商务等乡村车间1300余个,带动就业5万余人,月均工资2600余元,托举起了群众家门口的致富梦。该创新做法作为“小微改革”亮点被中央深改委推介,并在中央政研室《学习与研究》上刊发。

  改革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是推动发展的必由之路,衡阳坚定不移推进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
【编辑:王丹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