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说里


  ▲1929年9月,衡阳飞机坪建设时航拍的老照片,照片的下方为八尺岭。

  ■丁民

  衡阳市珠晖区(原名江东区)地名中含“里”字的很多,在其地图上数了一下共有62个,分别位于珠晖区的不同位置,涵盖了城乡接合部和城市中心区域。查找相关资料得知,这些地名的出现与铁路、大型工厂和房地产开发有关。

  “里”在中国汉字中有街坊、家乡的意思;如:邻里、里弄、故里、乡里。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

  珠晖区“里”的地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叫“里”的并不多。《1948年衡阳地图》记载了四个:分别是位于苗圃南面的广厦里,位于今光明路珠晖区实验小学(原扶轮小学)东面的信义里,西面的和平里,还有就是位于原衡阳机场西面的静潭里,也就是今天的衡机里。

  这些地名由来大多与粤汉铁路修建,给珠晖区原有地名带来的变化。

  广厦里出现的时间为1933年9月,最初是当时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粤汉铁路管理局职工的居住地;1929年3月,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在广州成立。1933年9月,为便于居中指挥施工,迁来衡阳。设秘书室、总务、工务、机务、运输课、驻粤办事处、驻路警察所和7个工程总段以及衡州警察分所,这些单位都聚集在珠晖区铁路沿线。

  当时,粤汉码头至苗圃,有一条铁路专用线,供铁路职工上下班。

  广厦里1945年时有50多栋建筑。1934年,近代中国著名的爱国主义者和社会活动家、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民主建国会主要创始人黄炎培第四子黄大能在中华职业学校土木科毕业后,和若干同学被派至衡阳粤汉铁路株韶段工程局实习一年,他们就居住在广厦里。

  1936年4月粤汉全线贯通,8月湘鄂、广韶两个管理局合并,成立粤汉铁路管理局,局址设武昌徐家棚,在衡阳设办事处及衡阳车站、机务段、运输段、工务总段及分段、机车车辆修理厂、材料厂等单位。

  1938年8月,日本侵略者进攻武汉,粤汉铁路管理局迁至衡阳,1944年夏,日本侵略者迫近衡阳时,粤汉铁路管理局又南迁至广东坪石。

  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1946年1月,在衡阳恢复粤汉铁路管理局,3月改为粤汉区铁路管理局,除管辖粤汉铁路全线外,将广(州)九(龙)、广(州)三(水)和海南铁路及其沿线的支线划给该局管辖,营运里程达1480公里,职工2.36万人。

  信义里、和平里、静潭里这三个地名出现的时间,大致与广厦里相同。

  根据相关史料推测,信义里是《徐霞客游记·旅楚游记》中的木子岭。明末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衡阳时,曾从此地经过到湖东寺(今为扶小里)。西北面与扶轮小学相邻,它的西南面是苗圃电厂。

  和平里是《徐霞客游记·旅楚游记》中的石子岭,亦称十字岭,今为同仁里,位于信义里的西南面,处在粤汉铁路与湘桂铁路两条铁路交叉连接处,其东面是茅坪,当时这一片包括扶轮小学在内共有8栋建筑。

  对于扶轮小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全国铁路承办的中小学名称都冠名为扶轮,扶轮意为车轮。唐高彦休《序》:“皇朝济济多士,声名文物之盛,两汉纔足以扶轮捧毂而已。”可能是据此意而得名。

  据有关资料记载,北洋政府时期全国共有扶轮小学41所,国民党政府时期共有扶轮小学140所。1937年1月,为解决衡阳铁路职工子弟入学问题,国民政府铁道部决定在衡阳添设一所小学。于是,衡阳铁路扶轮小学诞生了。衡阳扶轮小学有两个校址,一个是今光明路珠晖区实验小学,另一个在广厦里南面不远的玄碧塘、粤汉铁路北侧;扶轮小学在衡阳也是有名的学校,教学质量高,按当时的相关规定扶轮小学只收铁路职工子弟入学,不收铁路系统外的子弟。

  1949年,粤汉铁路局衡阳铁路地下党组织,为粉碎敌人破坏铁路的阴谋,在衡阳铁路扶轮小学开办了80多人的补习夜校,广为传播护厂护路的重大意义,并从学员中培养发展对象。这些人为后来的护厂护路斗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静潭里(今名衡机里)是《徐霞客游记·旅楚游记》中的把膝岭,亦称八尺岭、八只岭。位于粤汉铁路的东北面、衡阳机场西南面,它的正南方当时就有衡阳铁路机务段和衡阳铁路机厂。该区域1948年时有26栋建筑。

  位于静潭里的铁路机厂是衡阳车辆厂的前身,也是粤汉铁路机器设备最多的地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铁路机厂、机务段是敌人破坏的重点。他们准备了大量炸药、雷管,企图大面积进行破坏。

  1949年8月,中共衡阳市工委派陈剑夫到静潭里衡阳机务段段长屠志藩和机务段负责人段超英家里,以共产党代表的身份,向他宣传党的政策,请他们同工人一起保护好机车和设备。

  粤汉路局逃迁广州后,当局曾两度电令将衡阳机务段派专人将全部图纸送到广州;地下党就争取北段机务科负责人,想尽办法没让一张图纸送走,相反还把铁路主要桥梁、涵洞等有关铁路的图纸等资料送往省工委交解放军使用。

  地下党员郭安等同志,积极组织铁路工人武装护厂护路,并设法弄来一批枪支弹药作护厂护路之用。衡阳机务段地下党机务支部,及时领导职工会会员和护段工人机智地和敌兵周旋。他们利用敌兵的逃命心切,迅速地将安放在机车转盘上的炸药搬走......1949年10月8日上午,人民解放军进入衡阳。在整个衡阳铁路员工的努力下,护厂、护路取得了成功。

  10月9日,经过抢修的铁路又畅通了,机务段的机车又飞快转动了。保存的十八台机车,拉着长长的列车,响着胜利的汽笛......衡阳铁路员工护厂、护路的胜利,在全国工运史上,留下永远闪光的一页。

  珠晖区位于京广、湘桂铁路之交汇处。衡阳火车站是湘南地区铁路运输的中心和连接中原与广东、广西、西南的交通枢纽。京广、湘桂铁路的修建,无疑加快了衡阳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1949年至1982年间,珠晖区成为了我市重要的工业聚集区,特别是冶金机械厂又在原有铁路特色“里”符号中,增加这些工厂的元素。

  根据1982年衡阳地图记载,与衡阳铁路有关的有10个:愚公里(原广厦里)、同仁里(原和平里)、扶小里(原信义里)、衡机里(原静潭里)、服务里、区路里、光华里、乐群里、路向里、清泉里。

  与冶金等大型工厂有关的有9个:互助里、建国里、新风里、友爱里、勤俭里、前进里、健康里、东方里、安居里。

  1982年至今,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珠晖区“里”的地名迅速增加至62个:农田里、一六村里、清泉里、葵花里、衡机里、汝愚里、新民里、同仁里、安全里、安居里、向荣里、如意里、平安里、龚田里、前进里、信号里、铁路里、东风里、愚公里、区路里、望江里、勤俭里、建国里、龙山里、互助里、友爱里、怀窑里、新风里、文明里、保卫里、路向里、团结里、健康里、广厦里、苗圃里、康乐里、服务里、新建里、自成里、乐群里、工农里、建设里、自强里、扶小里、图强里、更生里、东方里、民主里、建光里、光华里、民众里、清泉里、茅坪里、玄碧塘里、苏洲湾里、嘉树里、方里、长塘里、湖北里、长铁广厦里、山时里。
【编辑:梁丽君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