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一年两次重大突破,实现国家级产业集群“从0到2”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邓小山
【编者按】
过去的2024年是衡阳勇挑大梁、出圈出彩、收获满满的一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重点锻强三大主导产业,制造立市实现历史突破;现代产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盐卤化工产业历史性跻身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引领全省新增第13条重点产业链。为进一步展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本报今起推出我市2024年重点工作回眸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数”说亮点
2024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工业固定投资分别增长32.4%、22.0%,增速分别排名全省A类市州第1、第2,为全省工业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1--11月,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29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8.4%。
1--11月,全市64户重点监测企业中,34户实现正增长。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与压力,从内打破是生命与成长。
回眸2024年,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种种困难挑战,衡阳工业经济顶压向上,保持较快增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年内实现国家级集群“从0到2”,令衡阳工业重拾荣光。即以衡阳为主导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从全国申报的137个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上榜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坚实支撑;盐卤化工产业集群入列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我市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零的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指标。统计显示,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稳步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先导新材料、玉兔钛业、高诺新材料等企业产值分别增长425.9%、186.5%、175.3%。
我市工信系统抢抓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机遇,大力推动工业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古汉中药康养旅游基地、船山时间谷、同祺中医康养科技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工业遗产1处、国家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和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省级工业遗产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3个。工业旅游已成为我市一大亮点。
我市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连续三年上榜全国数字百强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智赋万企”5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16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项目成功入围省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2家企业产品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率为公司“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成功通过验收;衡器产业园镭目科技第四代核反应堆用液位测量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获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增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2家,实现衡阳“零”的突破。“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报名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明意湖公司获省决赛创客组一等奖,实现省级决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市工信局将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产业链建设和数智赋能”两手抓,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三个融合,突出“集群建设、企业培育、智改数转、助企纾困”四个着力点,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衡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编者按】
过去的2024年是衡阳勇挑大梁、出圈出彩、收获满满的一年。全市上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题,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态向好,重点锻强三大主导产业,制造立市实现历史突破;现代产业强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盐卤化工产业历史性跻身制造业集群“国家队”,智能计量衡器产业园引领全省新增第13条重点产业链。为进一步展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进展、新成就,本报今起推出我市2024年重点工作回眸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数”说亮点
2024年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4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工业固定投资分别增长32.4%、22.0%,增速分别排名全省A类市州第1、第2,为全省工业稳增长作出了积极贡献。
1--11月,全市37个行业大类中,29个实现正增长,增长面达78.4%。
1--11月,全市64户重点监测企业中,34户实现正增长。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与压力,从内打破是生命与成长。
回眸2024年,面对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等种种困难挑战,衡阳工业经济顶压向上,保持较快增长,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一年内实现国家级集群“从0到2”,令衡阳工业重拾荣光。即以衡阳为主导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集群从全国申报的137个产业集群中脱颖而出,上榜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为湖南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提供坚实支撑;盐卤化工产业集群入列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实现我市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零的突破。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是反映工业经济运行态势的主要指标。统计显示,1--11月,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9、0.4个百分点。重点行业稳步增长。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2%,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7.7个百分点。重点企业支撑有力。先导新材料、玉兔钛业、高诺新材料等企业产值分别增长425.9%、186.5%、175.3%。
我市工信系统抢抓承办第三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机遇,大力推动工业和旅游融合发展,重点打造建湘工业文化街区、古汉中药康养旅游基地、船山时间谷、同祺中医康养科技园等一批工业旅游示范点。目前,全市累计创建国家级工业遗产1处、国家工业文化研学实践教育试点示范基地和国家“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各1个、省级工业遗产3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13个。工业旅游已成为我市一大亮点。
我市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连续三年上榜全国数字百强城市;成功入选全国“千兆城市”;“智赋万企”5项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列。我市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融合,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认定省级工业设计中心7家、制造业创新中心1家。16家企业成功获批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项目成功入围省关键产品揭榜挂帅项目,2家企业产品获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率为公司“新一代光子晶体光纤陀螺”成功通过验收;衡器产业园镭目科技第四代核反应堆用液位测量系统研制与示范应用获批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新增新材料中试平台(基地)2家,实现衡阳“零”的突破。“创客中国”中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企业报名数连续5年位居全省第一。明意湖公司获省决赛创客组一等奖,实现省级决赛一等奖“零”的突破。
市工信局党组书记、局长邹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全市工业经济主管部门,市工信局将大力实施“制造立市、文旅兴城”发展战略,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坚持“产业链建设和数智赋能”两手抓,聚焦“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三个融合,突出“集群建设、企业培育、智改数转、助企纾困”四个着力点,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延伸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构建具有衡阳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奋力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推进区域中心化进程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