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国资委靶向施治 构建精准高效监督体系

  ■刘振元 通讯员王石坚 陈佳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衡阳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衡阳市国资委”)立足国资国企职责使命,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决策部署,按照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要求,坚持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与时俱进,逐步建立业务监督、综合监督、责任追究“三位一体”的出资人监督闭环管理体系。

  过去一年,衡阳市国资委着力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水平,推动制度优势、治理优势转化为国有企业的竞争优势、发展优势,修订出台综合监督、业绩考核、外部董事等国资监管制度10余个,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面起底开展专项整治

  专项整治是纠治行业领域顽瘴痼疾,强化国资国企监管的重要举措。实践中,如何不断提升专项整治的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不仅事关国资国企深化改革的顺利推进,更事关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衡阳市国资委坚持重点聚焦、协同联动、系统治理,从实际出发、从具体问题入手,靶向发力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启动后,根据衡阳市纪委监委安排部署,衡阳市国资委第一时间成立深化“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衡阳市国资委深化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对市城发集团、国投集团、高新控股、松木投、水务集团、公交集团、人才集团等7家监管企业违规投资、违规采购、违规为本人及亲友牟利、违规选人用人、违规使用管理费用等5个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在找准问题、强化监督、案件查办、以案促改等方面狠下功夫,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针对市属国企公司层级多、产业链条长的特点,衡阳市国资委采取清单式、嵌入式、下沉式等监督方式,按照清单式交办、台账式管理、销号式落实、限期式结账的模式推进问题整改。“靠企吃企”问题专项整治以来,精准发现各类突出问题21个,推动整改问题40个。

  “违规追责不是最终目的,深化治理推动发展才是根本。”衡阳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委始终坚持将“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针对发现的问题和查处的案件,统筹推进警示教育、风险防控、制度建设等工作,封堵“靠企吃企”的“后门”,以“制度刚性”防止“权力任性”,以“权力瘦身”保障“企业强身”,不断释放专项整治综合效能。

  比如,衡阳有一家2022年新成立的国有企业,由于成立时间较短,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不完善。专项检查发现,该集团存在采购制度管理不严、合同条款不规范、重大投资事项未充分进行市场调研等问题。对此,衡阳市国资委监督人员第一时间帮助企业列出风险清单,并制定整改方案,重点强化采购、投资管理、资金管理和工程项目等业务领域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和审批程序,助力企业构建相互衔接、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内控体系工作机制。

  公务活动、公务接待和商务招待专项检查,挂靠经营专项清理行动,国资系统整治假国企央企专项行动,国资系统医德医风问题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梳理发现,近年来衡阳市国资委开展的各类专项整治呈现出标准严、措施实、力度大等特点,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委以开展专项整治为契机,推动问题整改、建章立制、深化改革,助力企业修订完善相关制度105项,以“反面教训”推动“正面教育”,实现查处一案、警示一片、治理一企的良好效果。

  靶向施治违规经营投资

  违规经营投资责任追究工作是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2024年3月,衡阳市政府办印发《衡阳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责任追究范围、资产损失认定、责任认定、责任追究处理等多方面,为企业经营投资发展理清了“红线”。

  衡阳市国资委在此基础上,出台《衡阳市市属国有企业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责任追究实施细则》,进一步对《办法》进行细则完善,建立健全国企违规经营投资损失追究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让企业在经营投资上,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

  衡阳某大型集团公司实施的“菜篮子”“爱消费”项目,是自《办法》实施以来衡阳市国资系统首例投资损失追责项目。衡阳市国资委审计发现,因该集团事前调查不充分及投资监管不到位,导致造成投资损失104.99万元,随即移送衡阳市纪委监委处理。最终,该投资损失事项5人受到追责处理,追索相关责任人绩效薪酬40.1万元。

  还有一家钢铁水泥公司的案例同样具有代表性。该公司未按照会计制度及会计准则规定核算资产,资产管理不善、账实不符等问题突出;资产处置和账务处置过程中存在对资产评估表审核不严、资产处置程序不到位、账务处理不规范等问题,造成了不良后果。衡阳市国资委按照管理权限由国资事务中心对相关责任人予以责任追究,下发整改通知单1份,追责处理2人次。

  据统计,2024年衡阳市国资委通过各级监督检查共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及追责建议8份,48人次受到追责处理。通过持续保持对违规行为的高压严管态势,切实增强国资监管法规制度和企业内部管理规定的刚性约束,以强有力的监督为国企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健全夯实监督管理体系

  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保证,是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有效运转的重要支撑。推动监督融入国有企业治理,将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要求充分发挥监督发现问题、防范风险、推动改革、促进治理的“全过程”功能。

  近年来,衡阳市国资委先后起草出台《衡阳市国资委综合监督检查暂行办法》《衡阳市国资委关于加强监管企业事前、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落实意见》等规范性文件,有效填补监管漏洞,进一步完善国资信息化监管平台,全面加强对监管企业落实国资监管制度、企业“三重一大”决策、经营管理合规情况、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运行情况等关键领域的监管,在更高水平上构建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

  同时,为充分利用各方监督检查成果,凝聚和发挥监督合力,衡阳市国资委精准把握各类监督主体的内涵外延、职责权限、运行机理,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衔接顺畅,实现出资人监督与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巡视巡察监督以及社会监督力量的有效衔接和工作协同,将监督发现的问题及时转化为改进企业管理的有力抓手,切实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该委还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投资、财务运行、考核评价等方面配套文件,精简监管事项,优化部门职能,改进监管方式,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充分利用外部董事、第三方咨询机构等力量强化对重大项目的研究论证和风险提示,有效防范了投资风险。

  此外,为夯实监管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推动企业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和管理能力,根据《湖南省国资委关于加强监管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相关要求,衡阳市国资委指导各市属监管企业基本建立了董事会直接领导下的内部审计领导体制和“上审下”的内部审计管理体制。据统计,2023年共发现问题268个,其中内审发现问题148个、外部审计发现问题120个,32人次受到追责处理。目前,新一轮三年内审全覆盖工作正在有序开展。

  击鼓催征稳驭舟,奋楫扬帆启新程。2025年是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收官之年。衡阳市国资委将持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扛起国资监管职责使命,持续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推进深层次、精准化的监督方式,全力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为加快推进衡阳区域中心化进程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编辑:王丹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