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市场监管局:让“小块头”迸发“大能量”

▲企业主展示快速办好的营业执照。
■文/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胡建军
个体工商户是民营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经济、增加就业、推动创业创新、方便群众生活以及维护社会稳定等多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4年底,衡阳市经营主体总量达到64.09万户,其中个体工商户达48.14万户,占经营主体总量的75.11%。
如何让个体工商户这个“小块头”迸发出“大能量”?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施行以来,全市市场监管部门根据我市个体经济发展特点,精心谋划,按照“稳基础”“助发展”“提质量”三步走策略,全力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稳基础:筑牢根基促发展
随着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蓬勃发展,网络直播、微商电商等“新个体经济”层出不穷,如何让个体工商户在市场竞争中拥有坚实的起跑线,我市采取了一系列稳扎稳打的举措。
在创业扶持方面,创业培训工作有序推进。举办各类创业培训89期,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454人次,让许多从事小作坊式生产的个体工商户通过培训提升了产品质量把控能力。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办理个体户食品经营许可1264件、小餐饮许可5211件,让个体户能快速合法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政银合作,打造了“衡质通”“一站式”金融政策服务平台,个体经营的创业者可以申请最高3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合伙创业根据合伙人数量最高可申请400万元,同时符合条件的还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此外,我市还将减征“六税两费”政策扩围至全部个体工商户。这意味着,超过80%的个体工商户不仅无需缴税,而且还享受到了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和缓缴社保费的政策,有效地减轻了个体工商户的经营成本。
助发展:精准施策添动力
2024年,市市场监管局按照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并根据省市场监管局相关精神,广泛征求了16个相关科室意见,印发《贯彻落实〈市场监管部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举措〉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发挥市场监管职能作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针对个体工商户全生命周期发展特点和突出诉求,市市场监管部门整合各方面资源,加强政策精准供给和梯次帮扶培育,组织开展财税支持、融资支持、人才就业、减轻企业负担、企业创新发展、外贸扩容等六大方面的80余项惠企政策服务。
同时分型分类开展精准帮扶,根据经营规模、营收水平等,将个体工商户分为“生存型”“成长型”和“发展型”三个类型和“名、特、优、新”四个类别,分别以“活下来”“持续经营”和“发展壮大”为目标,分型分类制定培育方案和政策措施,进一步提升帮扶实效。
在“个体工商户服务月”活动中,市场监管、工信、人社、商务、文旅、退役军人、税务、银行等部门(单位),分别围绕“贯彻落实《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精准服务、助企惠企”“组织创业就业服务”“宣传调研、搭建发展平台”“文化和旅游产业公开课宣讲”“建机制、送政策、促发展”“落实税惠政策助力健康发展”“金融助力个体工商户健康发展”等服务主题开展活动。
2024年,市市场监管部门走访个体户6066余家,收集1825条意见建议并归入市场主体“成长档案”,先后召开了近100场个体工商户座谈会。针对部分个体户反映的融资难题,通过多方协调,解决了2885万余元的融资需求,还解决了近1000人的用工问题。
我市还开展了“个体工商户成长故事”投票活动,挖掘展示个体工商户的成长历程,深受市民点赞,参与投票人数达4.3万人次。
提质量:转型升级强实力
“本以为个转企会很费力耗时,没想到这么省事,不用多跑路,这样的政策真是好!”日前,市民张先生到市政务服务中心“高效办成一件事”综合受理窗口办理“个转企”相关业务,仅用半天时间就取得了新的营业执照。
随着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个体工商户的身份屡屡受限,无法满足自身发展需求。为激发经营主体活力、优化市场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我市聚焦企业需求,着力营造优质营商环境,按照“高效、好办、易办”原则,出台支持“个转企”14条措施,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强化宣传、简化流程、优化服务,让“个转企”转换更快捷、更方便。截至2024年,完成“个转企”1099户。
此外,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等八部门制定《衡阳市“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分类标准及评定办法(试行)》。2024年,全市积极申报“名特优新”个体户达158户,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个体工商户既是市场经济的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也是老百姓就业创业的蓄水池。”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全市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推进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管理,打通“个转企”堵点。全面加强非公党建、个私协会等工作,集中开展“经营主体年报服务月”“问情服务”等活动,帮助经营主体解决急难愁盼问题,推动市场监管部门“一揽子”助企增量政策精准落地见效。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