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名人游衡阳丨袭盖卿:常宁开书院先河的首位进士

▲常宁双蹲亭。
■陈坤山
“双贤传道芝兰秀;蹲院穷经翰墨香”。这是清代“四大中兴名臣”之一的彭玉麟《题双蹲书院》的对联。跟着彭玉麟,我们一起来追寻常宁历史上第一位进士袭盖卿。
袭盖卿(生卒年不详),字梦锡,南宋时期常宁人。袭盖卿从小天资聪慧,刻苦好学,读书范围广博,对先儒之书乃至诸子百家等无不涉猎,还主动攻读自然科学知识,于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以明经中进士,是常宁有史以来的第一位进士。
袭盖卿求学之时,正值文化教育事业空前繁荣,书院受到重视。当时,有“四大书院”名闻天下,而湖南就占两席,分别是长沙的岳麓书院和衡阳的石鼓书院。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袭盖卿与好友王居仁到长沙岳麓书院求学,师从大理学家朱熹、张栻。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理论并不完全为其个人所创造,他的弟子也曾参与其中,袭盖卿就是其中的一位。据记载,朱熹的《池州语录》是根据平时弟子与朱熹的问答而作,其中相当一部分就为袭盖卿所纂辑。
“庆元党禁”中,以赵汝愚为首的“赵党”,在与韩侂胄为首的“韩党”之争中失败。殃及池鱼,一代大儒、宁宗皇帝的老师朱熹一夜间斯文扫地,声名狼藉。
袭盖卿于是退居故里常宁,隐于林泉,设馆授徒。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至南宋嘉泰二年(1202年)复出离乡的短短六年间,袭盖卿素衣节食,修身养性,于常宁城关南门外双蹲石畔创芹东书院,开常宁创建书院之先河,讲“义利之旨,动静之符”,“道学之传,不独衡山为小洙泗也”。自此常宁学风为之一变,民智大开,人文蔚起。
嘉泰二年,朝廷解除学禁,袭盖卿再被起用,被朝廷授予右正言的官职,后累迁国子监司成。袭盖卿“以直道事君”,始终不畏强权、不谋私利,情系黎民百姓,受人称道。
南宋后期,国家内忧外患。袭盖卿年事已高,心力交瘁。在深思熟虑后,他决定辞职返乡。回到家乡常宁,他再次回到书院,继续从事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直到终老。
芹东书院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由知县顾奕芬重建,改名“双蹲书院”。雍正至同治各朝间均有修葺,建有讲堂、集贤堂、闻起堂、穿堂、袭王祠、门楼、碑亭、塾室等,“规画措置,与岳麓、石鼓等观”。书院历任山长中著名的有王志清、曹雁、王绅、李孝经、唐训方和王良弼等。
“常宁古八景”中排名第一的为“天开石榜”。它毗邻双蹲书院,在今常宁培元中学西南50米的宜水河岸边。清同治年间唐训方修《常宁县志》记载:“名学岩,有石长平竖如版,往来名流,摩崖纪迹。”
有诗曰:“石榜高悬学舍边,不施斧鉴出天然。”也就是说,在学舍边有一块天然形成的石榜,又称为“学岩”,长长的,平滑如板,往来的先贤名流在上面留下过许多印记,《常宁历代诗词》中收录的“游学岩诗”达20多首,如王夫之的好友殷铭有《次鹿床先生题学岩韵》:
道南今五载,似邑泰山东。苓箵俦渔父,川岩识澹翁。
龙门窥泮左,石室扣天中。佳胜埋烟雨,经题便不同。
除讲学之外,袭盖卿还潜心著述,代表作除为其师朱熹所纂辑的《池州语录》外,还有《正性篇》《反诚篇》。这些著作讲述的都是做人、为官的道理,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袭盖卿逝世后葬于城南双蹲书院后山。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进士廖行之有《挽袭主簿盖卿》组诗,其一如下:
当代文章伯,声名属太常。
云衢方奋立,薤露忽悲伤。
郄桂荣贤嗣,莱衣远北堂。
苍天竟何意,忍使哲人亡?
由于年代已久,袭盖卿之墓已不存,但其精神风骨永存!
抚今追昔,千年文脉既是常宁最厚重的底蕴,也是今天最好的文旅资源。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