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着力推动建立健全科普工作会议机制
衡阳日报讯(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钱春帆 何卓立)“感谢科协,让我种上了科技粮!”刚刚收完晚稻的衡阳县井头镇仁德村村民老张连声道谢。今年“双抢”时节,因强降雨,老张家的农作物遭受暴雨侵袭,正当他和乡亲们犯难时,省农科院研究员张亚与当地的“土专家”上门对点指导排水追肥。这是衡阳县科协以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的一例。前不久,其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经验被国家乡村振兴局、省科协广泛推介。
近年来,衡阳县着力推动建立健全科普工作会议机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全县27个相关单位和25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17个学会开展专题调研和业务培训,并在园区、企业筹建专家工作站、设立博士工作室,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
井头镇是全县红薯种植基地与红薯特色小镇,被列入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项目,县科协、镇科协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对点帮扶,经过4年的选优配种,合作社的农户由20户增加到了70余户,新建淀粉加工生产线5条,还增加无花果干、红薯干以及鲜果包装等生产线。目前,红薯产业试验地培育出1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薯苗新品种,科技转化率达90%以上;龙头企业“志宏农场”通过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本地化,带动当地6000余户村民就业,帮助脱贫户337户1137人,实现帮扶人员人均增收1万元至4万元,其中,镇村蹲点干部邀请农业大学教授现场为红薯种植大户介绍种苗、开展培育与测土养护承包的红薯种养试验田,实现亩产3000公斤的历史性突破。
近年来,衡阳县着力推动建立健全科普工作会议机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全县27个相关单位和25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科普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17个学会开展专题调研和业务培训,并在园区、企业筹建专家工作站、设立博士工作室,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学术交流。
井头镇是全县红薯种植基地与红薯特色小镇,被列入县“十四五”现代农业农村发展规划项目,县科协、镇科协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及农业高校对点帮扶,经过4年的选优配种,合作社的农户由20户增加到了70余户,新建淀粉加工生产线5条,还增加无花果干、红薯干以及鲜果包装等生产线。目前,红薯产业试验地培育出10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薯苗新品种,科技转化率达90%以上;龙头企业“志宏农场”通过原材料采购与加工本地化,带动当地6000余户村民就业,帮助脱贫户337户1137人,实现帮扶人员人均增收1万元至4万元,其中,镇村蹲点干部邀请农业大学教授现场为红薯种植大户介绍种苗、开展培育与测土养护承包的红薯种养试验田,实现亩产3000公斤的历史性突破。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