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有温度,就业路上扶一把丨衡阳市对口帮扶永顺县系列报道②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姚永军

  10月10日上午,永顺县芙蓉镇河畔社区停车场内,陆续有外地游客驾车进入。由衡阳市帮扶援建的这个停车场有300个停车位,安排了3名被纳入监测帮扶的群众从事保安、保洁工作,保障他们有稳定收入。2021年以来,衡阳市在就业帮扶、社会帮扶两个方面双向发力,助力永顺县乡村振兴,“衡阳力量”温暖永顺。

  就业帮扶精准发力

  2021年来,衡阳市积极统筹资源对接永顺县开展就业创业协作,在劳务对接、就业培训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助力永顺乡村振兴。

  市人社局坚持“民生为本、产业为重、市场共享、人才共育”方针,定期前往永顺县调研摸底当地用工情况和职业培训需求情况,出台“定制化”帮扶方案,加强两地招聘、技能培训等领域合作与人才交流,形成共建共赢的长效机制。市人社局联点开展4场网络招聘会、3场线下专场招聘会,达成就业意向300余人,帮助当地农民就近和转移就业50余人。同时,常态化进行招聘信息互推,在衡阳市人力资源网、衡阳市人力资源市场微信公众号、抖音号和永顺县人社局官方网站等平台实现岗位互通。

  市人社局以“培训内容特色化、培训形式创新化、培训过程精品化、培训成果闭环化”为宗旨,结合市场需求为永顺提供更好更优的培训服务。3年多来,共举办16期培训班,涵盖了中式糕点师、育婴员等多个工种,662人接受培训,带动近300人就业,逐渐形成从职业培训到提升技能再到就近就业的良性闭环,实现“培有所用”。衡阳县筹集帮扶资金40万元,建设永顺县松柏镇花桥村衡永共创产业园。2家企业入驻产业园后,花桥村及周边村脱贫户、监测户共196人在家门口就业。常宁市利用对口帮扶资金创设公益性岗位38个,帮助砂坝镇弱势劳动力就近就业,收入不稳定的脱贫户持续稳定增收7000元/年,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10月14日中午,32岁的田学丰正在湖南新五丰衡阳分公司工作。他是永顺县万坪镇龙寨村人,今年4月来到衡阳就业。他告诉记者,这里很不错,环境好,收入也比较高。3年多来,和田学丰一样,永顺县有百余人在衡阳实现就业。常宁市承接水口山经开区、湘南纺织产业基地用工需求,以挂职干部为基点,积极向各村推送招聘岗位信息,为常宁来永顺招聘企业提供优质服务。2024年,常宁3家纺织企业在永顺县签订用工意向协议21人。

  2024年9月,市人社局与永顺县人社局签订新一轮劳务、培训协议。同时,出台《永顺县衡永劳务协作转移就业补贴实施办法》,从衡阳对口帮扶资金中单列10万元,专门用于永顺转移衡阳就业人员的往返交通费和稳岗就业奖补,进一步激发了永顺务工人员到衡阳就业的积极性。

  社会帮扶群策群力

  衡阳市积极开展社会帮扶,群策群力把温暖传递给永顺困难群体。

  衡阳市先后组织市慈善总会、市残联、衡东商会等社会组织和爱心企业,为永顺县捐助钱款物资130余万元,从养老助残、捐资助学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市残联捐赠8万元支持发展残疾人事业,市水利局划拨6万元帮扶资金走访慰问困难移民。蒸湘区协调衡钢等爱心企业捐赠35万元用于毛坝乡路灯建设、饮水改造等项目。石鼓区组织爱心企业为首车镇捐赠了办公电脑、打印机、中小学校服、学习用品等物资总价值13万元。受捐赠的学校负责人表示:“非常感谢石鼓区委、区政府和爱心企业家的捐赠,帮助我们学校解决了办公设备紧张的问题,让我们边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也能和城里的学生一样穿上校服。”

  2023年,通过实地调研,市民政局对永顺县社会福利院(慈爱园)实施点对点帮扶。由市慈善总会出资15.89万元,为永顺县社会福利院定制了120个衣柜。通过精选厂家、规范标准、约定期限、明确要求,衣柜按时交付并完成安装工作,为福利院的孤老们提升了生活品质。2023年6月30日,衡东县到永顺县青坪学校开展爱心助学活动,衡东县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赠8万元爱心款,100名家庭困难学生感受到了来自衡东县的温暖。2024年4月,蒸湘区组织部分人大代表、民主党派人士为毛坝乡捐赠价值3万元办公空调,为毛坝乡沙坪村小捐赠文具、服装、鞋子等生活学习用品,并走访慰问毛坝乡6户防返贫监测户。

  未来,衡阳市将继续开展就业帮扶、社会帮扶,续写“衡永一家亲”的新篇章。
【编辑:胡苏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