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大地的丰收——衡阳县兴水利惠民生促发展工作综述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邹红辉 通讯员陈曙霞 谭连海 钟永康
金秋时节,蒸阳大地一处处水利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派兴水利、惠民生、促发展的喜人景象。
自来水进村入户
“坐席啦!上菜哒!”一声有力的吆喝响彻乡间屋场,打开蒸笼,土头碗的香味飘散开来,一场农村喜宴即将开席。
10月13日中午,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热闹非凡,村民老陈新房乔迁,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纷纷前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在欢乐和喜悦的氛围中,远亲不再远,近邻更和睦。
“今年村里的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完工后,水量大了,随时都有水用。”老陈感慨地说,家里来了这么多亲戚朋友,再也不用担心水不够用,做不成饭的尴尬事情发生了。
据悉,“十四五”期间,衡阳县着力构建“一县一网”“一镇一网”或“多镇一网”“多村一网”的农村供水格局,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4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15%,惠及80.72万人。”衡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忠华说,水利人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只为把源头活水送到千家万户,让汩汩清泉流进百姓家、幸福之水滋润着农村群众的心田。
农耕有了水网保障
在水稻灌浆的关键期,承包了1600多亩水田的衡阳县岣嵝乡凤山村种粮大户邹玉龙,隔三岔五就去观察自家水稻的长势。今年当地新修建了水利工程,为灌区提供了稳定充足的水源。他说,原来给水需要3天,现在差不多2天就好,非常省水,对水稻增产非常有利,预计今年晚稻收成会不错。
像山峙门水库一样,当前,全县城坪冲、牛形山、柿竹、斜陂堰等5个中型水库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在柿竹水库灌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有利天气,对灌区干渠进行防渗作业。“我们今年争取国债水利项目5800万元,用于改造干、支渠10条,合计42公里,维修加固渡槽8座,隧洞5个,项目建成后可以灌溉5个乡镇的农田6.91万亩。”柿竹水库管理所所长钟伟华说。
今年,衡阳县启动城坪冲、牛形山、柿竹、斜陂堰、山峙门五处中型水库灌区建设与改造项目,预计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6万亩,解决粮食、油料等主导产业的有效灌溉问题,为抓好粮油等农作物大面积提升单产奠定基础,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上半年,全县共争取上级水利投资8.41亿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水库移民扶持等。其中,增发国债水利项目73个,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5.03亿元。”衡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忠华介绍。
除险加固保安全
蒸水警戒水位57.4米,西渡镇保安社区因地势较低,一遇洪水来袭,经常内涝,严重时洪水能上2层楼,三四千户居民、大几百家商铺饱受危害。
“一定要把洪水拒之门外!”去年底,衡阳县正式启动建设蒸水西渡、台源保护圈治理工程。该治理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其中西渡防护圈治理总工期为730天,属于县城防洪保护圈内,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是西渡通古段加高培厚2.37km、新建涵闸2处、填塘固基18处。“工程建成后,将保护人口约4.5万人,保障农田灌溉约23700亩。”衡阳县水利局副局长胡义生告诉记者,工程将于202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9月底,衡阳县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施工单位组织参建劳动力3000余人,其中,中小河流治理1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处、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30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7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6处、山洪沟治理3条,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武水河三期治理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山峙门灌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工程扫尾。
金秋时节,蒸阳大地一处处水利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一派兴水利、惠民生、促发展的喜人景象。
自来水进村入户
“坐席啦!上菜哒!”一声有力的吆喝响彻乡间屋场,打开蒸笼,土头碗的香味飘散开来,一场农村喜宴即将开席。
10月13日中午,衡阳县洪市镇明翰村热闹非凡,村民老陈新房乔迁,亲朋好友、邻里乡亲纷纷前来祝贺,大家欢聚一堂,在欢乐和喜悦的氛围中,远亲不再远,近邻更和睦。
“今年村里的农村饮水提升工程完工后,水量大了,随时都有水用。”老陈感慨地说,家里来了这么多亲戚朋友,再也不用担心水不够用,做不成饭的尴尬事情发生了。
据悉,“十四五”期间,衡阳县着力构建“一县一网”“一镇一网”或“多镇一网”“多村一网”的农村供水格局,建立完善“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工程体系和管理体系,不断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
“近年来,共投入资金3.4亿元用于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成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14处,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15%,惠及80.72万人。”衡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忠华说,水利人夜以继日、埋头苦干,只为把源头活水送到千家万户,让汩汩清泉流进百姓家、幸福之水滋润着农村群众的心田。
农耕有了水网保障
在水稻灌浆的关键期,承包了1600多亩水田的衡阳县岣嵝乡凤山村种粮大户邹玉龙,隔三岔五就去观察自家水稻的长势。今年当地新修建了水利工程,为灌区提供了稳定充足的水源。他说,原来给水需要3天,现在差不多2天就好,非常省水,对水稻增产非常有利,预计今年晚稻收成会不错。
像山峙门水库一样,当前,全县城坪冲、牛形山、柿竹、斜陂堰等5个中型水库灌区的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在柿竹水库灌区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抢抓有利天气,对灌区干渠进行防渗作业。“我们今年争取国债水利项目5800万元,用于改造干、支渠10条,合计42公里,维修加固渡槽8座,隧洞5个,项目建成后可以灌溉5个乡镇的农田6.91万亩。”柿竹水库管理所所长钟伟华说。
今年,衡阳县启动城坪冲、牛形山、柿竹、斜陂堰、山峙门五处中型水库灌区建设与改造项目,预计可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13.6万亩,解决粮食、油料等主导产业的有效灌溉问题,为抓好粮油等农作物大面积提升单产奠定基础,保障全县粮食安全,推进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增收。
“上半年,全县共争取上级水利投资8.41亿元,用于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水库移民扶持等。其中,增发国债水利项目73个,截至9月底,已完成投资5.03亿元。”衡阳县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祝忠华介绍。
除险加固保安全
蒸水警戒水位57.4米,西渡镇保安社区因地势较低,一遇洪水来袭,经常内涝,严重时洪水能上2层楼,三四千户居民、大几百家商铺饱受危害。
“一定要把洪水拒之门外!”去年底,衡阳县正式启动建设蒸水西渡、台源保护圈治理工程。该治理工程总投资1.22亿元,其中西渡防护圈治理总工期为730天,属于县城防洪保护圈内,按20年一遇防洪标准进行规划设计,主要是西渡通古段加高培厚2.37km、新建涵闸2处、填塘固基18处。“工程建成后,将保护人口约4.5万人,保障农田灌溉约23700亩。”衡阳县水利局副局长胡义生告诉记者,工程将于2025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截至9月底,衡阳县国债水利项目建设已全面铺开,施工单位组织参建劳动力3000余人,其中,中小河流治理1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5处、大中型水闸除险加固30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1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37座、中型水库安全监测设施6处、山洪沟治理3条,全部开工建设。特别是武水河三期治理工程已完成建设任务,山峙门灌区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正在进行工程扫尾。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