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艺术童伴”工程获《人民日报》、新华网点赞

  衡阳晚报讯(见习记者彭静)“学校师生和来自衡阳技师学院的支教老师,开始了自创情景剧《有我少年》的又一次排练。”“衡阳技师学院的支教老师谢姣玉回忆,第一次去南岳区金月完小时,孩子们抢着要上她的插花课。”......近日,《人民日报》、新华网先后报道了我市“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结对帮扶工作,其中衡阳技师学院相关工作收获点赞。

  自2020年开始,我市发起“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通过结对子的形式,帮助乡村学校解决艺术教育资源匮乏、经费短缺等实际困难,3年多时间惠及乡村学校180余所、留守儿童4.8万余名。

  “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一经提出,衡阳技师学院便积极响应,不仅设立专项工作经费预算,保障支教帮扶活动开展,还先后与南岳区金月完小、衡山县店门中心学校、衡南县三塘联合学校、南岳区黄竹小学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

  该学院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组建了插花艺术、舞龙表演、剪纸艺术、合唱、舞蹈、足球、音乐课等支教项目,与金月完小共同创作校歌《闪亮的光芒》,不仅催开了结对学校的“艺术之花”,也点亮了留守儿童们的心灵、放飞了他们的梦想,打造出独具学院特色的支教品牌。常态化开展的义务支教,着力帮助结对学校打造乡村留守儿童艺术素养教育特色学校。

  据悉,因表现突出,该学院被评为2020至2022年度衡阳市“艺术童伴”留守儿童关爱工程“最佳结对学校”。2022年底,该学院代表衡阳市“艺术童伴”关爱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参加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获得大赛银奖。
【编辑:王丹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