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结出金果果 乡村振兴“加速跑”——衡阳市全力推进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建设侧记
11月12日,耒阳市东湖圩镇汤泉村的油茶基地,高低起伏的丘陵绿意盎然,郁郁葱葱的山坡上,一株株油茶树迎风而立,绿叶掩映之间,累累硕果长势良好。不远处,三五成群的采摘工人手拿编织袋穿梭在油茶林里,忙着采摘、装袋、搬运,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基地里,负责人穿行在油茶树间,正细致地查看油茶树的生长情况,“以前,这里是废渣废矿用地,植被一度遭到破坏。没想到,现在,煤矸石上也种上了油茶,小小油茶果成了致富的‘金果果’。”
据介绍,基地一区的1000亩油茶林2014年开始挂果,2019年实现全部丰产,2020年产油茶鲜果40万公斤,榨油2万多公斤,销售收入达到250万元。二区的1200亩新造油茶林长势喜人,已陆续挂果。今年,借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的东风,村里计划种植油茶2400亩,现已种植2000亩。
“如今,‘黑色产业”已转型为了‘绿色产业’,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汤泉村党支部书记刘贱文告诉记者,为了助力乡村振兴,该村以油茶种植为依托,把油茶产业与温泉资源、绿色休闲发展相结合,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建设了一座集休闲、观光、养生、油茶古文化体验于一体的油茶庄园,年接待旅游人数6万人次,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上佳之处。
油茶产业既是绿色生态产业,又是强农富民产业,更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产业。
自成功获批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号召,围绕打造中国油茶第一强市目标,坚定不移推进油茶示范项目建设,积极发挥市油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职责,联合财政、发改等8个部门建立了中央财政油茶产业示范项目工作专班,制定了《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实施工作方案》和“项目建设质量管理办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项目科技支撑方案”等制度,将油茶示范项目建设纳入对县市区绩效考核和全市林长制考核内容,创新开展了“基地类采取劳务用工由建设单位自行按标准组织实施,重点生产物资及水肥一体化实现招标采购管理,产业链延伸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类实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实践,打造了一批“衡阳样板”经验。
目前,整个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其中,2023年度一产项目任务完成率达90.4%,2024年一产项目任务正在开展作业设计;已启动建设收储中心1个、初加工中心10个、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2个,“衡阳茶油”公用品牌宣传、“衡阳茶油”地理标志申报、国家级油茶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等工作正启动实施,“数字油茶”平台和油茶技术培训中心等也将于近期开展方案论证。预计2025年3月底前全面完成年度新造任务。
下阶段,全市林业系统将高标准、高质量实施好中央财政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奖补项目,着力在优质种苗供应、油茶高产稳产、油茶精深加工和多元增值、产业融合发展、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等关键环节发力,重点打造大三湘庄园、油茶小镇、神农国油博览园、黄花油茶公园等四个示范样板区域,形成“良种良法、高产稳产、强链延链、科学经营”的衡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