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雁入乡”驻村干部邹勇:自制“群众联系卡” 架起干群“连心桥”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朱嘉林
近年来,衡阳推出干部培养“长回路”机制,启动“万雁入乡”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邹勇积极响应号召,脱下白大褂,奔赴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在耒阳市大和圩乡荣华村便民服务大厅,邹勇正耐心地向前来办理便民服务的村民解释维护乡村环境卫生的必要性。同时,他叮嘱大家,夏日炎热,加上暑期将近,要做好夏日防溺水工作。
自担任荣华村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邹勇积极下乡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让自己尽快了解当地社情民意。由于经常跟大家拉家常,村民们很快认识了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
“邹勇书记到我们荣华村,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能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对他也非常认可。”荣华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礼林告诉记者。
大和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雷秀峰说,邹勇来到村里后工作非常积极主动,是个非常接地气的人,村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既提升了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老百姓对他都非常认可。
荣华村由两村合并而成,地处偏远,村组分散。邹勇在走村入户中留意到,大多数村民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到村委会办事大多靠步行,一来一回很不方便,他便自费印发“群众联系卡”,方便村民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沟通随时交流,且设计时放大了联系卡上自己的名字和号码,方便老人阅读。为方便村民及时知晓村里的工作动态,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邹勇还率先在大和圩乡推出了村级公众号。
村民刘嗣铭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邹书记到这里来以后,对我们种田的没得说,工作上都是兢兢业业,还帮我们修了水渠、抽水电排等,做了很多实事。”
两年来,邹勇通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共争取资金项目90余万元,并新建村委会宿舍、医务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修缮水渠10千米、水塘10口,拓宽通村主干道5公里,排除安全隐患5处,帮助所驻村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提升,努力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近年来,衡阳推出干部培养“长回路”机制,启动“万雁入乡”万名干部人才下乡村行动。市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医生邹勇积极响应号召,脱下白大褂,奔赴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创新群众工作方式,助力乡村振兴。
初夏时节,在耒阳市大和圩乡荣华村便民服务大厅,邹勇正耐心地向前来办理便民服务的村民解释维护乡村环境卫生的必要性。同时,他叮嘱大家,夏日炎热,加上暑期将近,要做好夏日防溺水工作。
自担任荣华村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邹勇积极下乡实地走访、调研座谈,让自己尽快了解当地社情民意。由于经常跟大家拉家常,村民们很快认识了这位新来的第一书记。
“邹勇书记到我们荣华村,为老百姓做了很多实事,能跟群众打成一片,群众对他也非常认可。”荣华村党总支部书记刘礼林告诉记者。
大和圩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雷秀峰说,邹勇来到村里后工作非常积极主动,是个非常接地气的人,村里发生了很多变化,既提升了村里基础设施的改善,还对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老百姓对他都非常认可。
荣华村由两村合并而成,地处偏远,村组分散。邹勇在走村入户中留意到,大多数村民为老人和留守儿童,到村委会办事大多靠步行,一来一回很不方便,他便自费印发“群众联系卡”,方便村民有什么事情可以随时沟通随时交流,且设计时放大了联系卡上自己的名字和号码,方便老人阅读。为方便村民及时知晓村里的工作动态,了解国家的惠民政策,邹勇还率先在大和圩乡推出了村级公众号。
村民刘嗣铭在采访中告诉记者:“邹书记到这里来以后,对我们种田的没得说,工作上都是兢兢业业,还帮我们修了水渠、抽水电排等,做了很多实事。”
两年来,邹勇通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径,共争取资金项目90余万元,并新建村委会宿舍、医务室、退役军人服务站等配套设施,修缮水渠10千米、水塘10口,拓宽通村主干道5公里,排除安全隐患5处,帮助所驻村组织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各方面取得巨大提升,努力将实事办到百姓心坎上。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