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栖湖成龙成章学校《衡阳晚报》小记者走进角山米业,探寻“一粒米的故事”

手捧晶莹剔透的大米,小记者们兴趣盎然。
衡阳晚报讯(文/李境图/林闽)“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从田间到餐桌,大米是怎么加工出来的?从一粒种子到一碗好米,要经过哪些过程?带着这些疑问,6月5日,雁栖湖成龙成章学校的百余名《衡阳晚报》小记者来到了位于衡阳西渡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角山米业一探究竟。
“黄华占、早籼稻谷、晚籼稻谷等不同产地生产出的不同品种的稻谷,首先要过磅和质检才能进入到仓库里。”小记者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先后参观了大米加工流程、粮仓、稻米质检室、大米加工车间,探寻“一粒米的诞生之旅”。恒温、恒湿储存,科学化的稻谷仓在两侧依次排开,从仓储区来到生产车间,隔着玻璃幕墙,全自动的生产线在同学们的面前一览无遗。稻谷从去杂质、去壳、筛选、色选到最后的包装,在全智能控制的自动化生产车间里,只有少数几名工人师傅在操作,井然有序。一粒粒稻谷在生产线上蜕变成了一颗颗洁白透亮的大米,华丽变身的过程让小记者们啧啧称奇。
“把一粒稻谷加工成大米,竟然要费这么多道工序,再加上农民伯伯辛苦地耕种、收割、运输,其中蕴含着多少汗水呀!”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小记者们纷纷表示,粮食来之不易,要做一名爱惜粮食的小卫士。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