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为中风患者打造“救命通道”

       ■衡阳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嘉林

       “笑一笑、动一动、说一说,任何一样有异常时,一定要及时到有溶栓能力的医院规范治疗......”近日,在衡阳市中医医院六楼的康复中心,忙了一上午的中风脑病科主任陈建宏在病房的护士站前,如往常一般深入浅出、不遗余力地给患者普及脑血管病常识。

       陈建宏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一次次的普及宣传,百姓能够尽早识别脑血管病的早发症状,及早得到救助,减少致残率。

       成立于2003年7月18日的市中医医院的中风脑病科,是国家级名老中医贺新民开创的衡阳市首个中医心脑血管专科,在贺新民以及现任主任陈建宏、袁翀飞的一代代传承下,发展成为占据医院新建大楼橘香楼6、7、8三层楼,共108张床位的湖南省中医重点专科。如今,该科拥有卒中中心、康复治疗中心、中医外治中心等多个病区,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四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科室形成了以中风急救与康复为主的脑病治疗中心,为来院诊治的中风患者打造了一条“救命通道”。

       综合调理,中风防治效果好

       中风又叫“脑卒中”,由于这个病来势较快,病势险恶,变化多端,犹如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多变”,所以,中医把这类病称为“中风”。由于这种病的发生是脑血管意外地出了毛病,发病突然、难以预料,因此,又叫“脑血管意外”,西医则把它称为“脑血管病”。

       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治疗特色突出,针对脑血管病患者常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的临床特点,结合现代医学新进展,加强科研攻关,明确提出了脑血管病是全身血管病变的一部分,应综合调理,整体治疗,以求全面康复的新观念。

       57岁的患者唐某,因一过性右侧肢体乏力,言语蹇涩10分钟被送进衡阳市中医医院中风科。据家属介绍,其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有长期吸烟饮酒史,时常反复一过性右侧肢体麻木乏力,伴头面部麻木,言语蹇涩不利,站立行走不稳,头昏,不伴恶心呕吐,持续约十分钟自行缓解,缓解后如常,同时伴有胃口不好,睡眠不踏实等症状。

       经CT提示,考虑为右侧放射冠区、左侧额叶脑梗塞,疑脑干梗塞。考虑到患者平素嗜好肥甘厚腻之品,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内生,加之近段时间因琐事繁多,肝气郁结,肝郁化火,夹风痰之邪上犯脑脉,而发为本病,综合四诊舌脉,与肝脾相关,其病位在脑,证属风痰入络。综合以上,陈建宏诊断其为中风前兆----风痰入络。

       在予以祛风化痰通络方以化痰通络汤加减,另予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平稳血压、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氟伐他汀调脂稳定血管,配合高压氧改善脑供氧后,患者右侧肢体麻木、乏力、头晕等症状得到了很好地改善。

       像唐某这样,通过中医提早干预,成功预防中风的患者还有很多。

       “我们采用通经活血、化瘀降浊、醒神开窍等综合辨证施治的理论思想,结合现代医学的新进展,创造性地将醒脑开窍针灸法与高压氧治疗相结合,经络导平推拿与运动后再学习的康复训练相结合,辨证论治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立体定向作用于脑,指导临床诊疗,使很多心脑血管病患者得到了全面有效的系统治疗。”陈建宏介绍。

       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由住院部、康复训练室、高压氧舱治疗室、针灸室组成,是市内唯一一个集急救与康复、治病与防病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科室。作为湘南地区第一个省级重点专病科,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在防治以中风为主的各种脑科疾病上取得了显著疗效,得到了广大病友的好评。

       中医辨证,助力患者成功苏醒

       目前,该科室开展的活血通络穴位注射、行气活血刺络拔罐、祛瘀止痛穴位贴敷、益气养血止眩艾灸、安神补脑耳穴压豆等多种颇有疗效的中医外治手段,可有效对症施治中风后的各种症状,在医疗实践中充分展示了中医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患者王某,男,70岁,因“发现意识障碍10小时”由门诊以“脑梗塞”收入住院。入院时,其意识障碍,不省人事,呼之不应,疼痛刺激可见肢体回缩,手撒肢冷,汗多,无发热,无肢体抽搐,二便失禁。经头颅CT提示:脑干出血。

       陈建宏通过辨病辨证发现:患者素体风阳痰火炽盛,耗灼阴精,阴虚及阳,阴竭阳亡,阴阳离决,发为本病,结合脉象,辨为脱证----阴竭阳亡之证。在予以醒脑开窍,启闭固脱的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艾柱灸及隔盐灸后,患者四肢开始回温,人渐渐苏醒过来。

       针对中风急性期、中风后神志不清、半身不遂等症状,醒脑开窍针灸法效果尤为显著。目前,通过该针灸法,成功苏醒的中风患者已不计其数。

       科室开展的醒脑开窍针灸法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石学敏院士及其带领的科研团队首创,被中国工程院院长、著名科学家朱光亚誉为“鬼手神针”。在临床上强调“醒脑”即“醒神、调神、安神”的重要性,形成了以脑统神、以神统针、以针调神的理论,以达到醒脑开窍、滋补肝肾、调心护脑、疏通经络的作用。

       活血通络穴位注射,适用于中风后偏瘫、感觉障碍等症状。穴位注射又称水针,是根据经络理论和药物治疗原理,将针刺疗法和现代注射疗法相结合,选用某些中西药物注射液注入人体有关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它将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双重刺激作用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其综合效能,以提高疗效,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偏瘫、感觉障碍患者的功能觉醒。

       行气活血刺络拔罐适用于热证、实证、实寒证、瘀血证以及某些皮肤病,如各种坐骨神经痛、顽固性面瘫、中风后感觉障碍等。

       祛瘀止痛穴位贴敷,适应于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中风后肢体疼痛肿胀。穴位贴敷治疗是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理论,强调因人而异的个性化诊疗,根据不同病症精选不同中草药研磨调和成膏剂、饼剂,或将药末直接撒于膏药上,再直接贴敷穴位、患处。该法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通过皮肤组织直接吸收药物有效成分,发挥明显药理效应,具有双重治疗作用。

       经络导平推拿治疗,适用于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包括偏瘫、口眼呙斜,并伴有颜面麻木,手足麻木、沉重或手指震颤、疼痛等症状。

       推拿治疗以“治痿独取阳明”为指导,通过推拿手法作用于阳明经为主并配合相应经脉的穴位,达到疏通经脉、调和气血、促进功能恢复。同时结合经络导平仪在人体穴位上输入高电压脉冲信号,刺激病理经络,迅速达到疏通经络、调整经络气血、消炎止痛、恢复机体功能、平衡阴阳而治愈疾病的目的。

       先进队伍,临床与科研两不误


       学科带头人贺新民主任医师是衡阳市名老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科室主任陈建宏是中国中药协会脑病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脑同治专业委员会委员、脑病专业委员会常委、衡阳市心身与行为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袁翀飞主任是湖南省中医药信息研究会针灸康复及中医外治分会常务委员,湖南省康复医疗协作联盟理事,衡阳市第二届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室大部分医生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

       该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拥有工作人员42名,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8人。团队通过临床和科研两手抓,在防治中风脑病专科病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该科室承担了湖南中医药大学本科班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先后主持了《偏瘫康胶囊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损伤的治疗作用》《电针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大鼠神经源性炎性机制的调节作用》;《参芪复瘫胶囊对气虚络瘀型脑卒中肌张力低的临床疗效观察》(中医药大学重点课题);《补阳还五汤加味对气虚络瘀型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急性期脂蛋白相关性磷脂酶a2的影响》等十余项省级科研课题。

       此外,该科室还研发了一些有效的自制药品如偏瘫康胶囊、参芪复康胶囊、头痛失眠片等,其中偏瘫康胶囊已经纳入医保用药,临床疗效显著,得到很多患者的好评,充分体现了传统医学在现代社会的生命力。

       2022年,该科室加强了康复治疗中心建设,投入300余万元的康复设备,引进了对失眠、耳鸣、帕金森病、肢体偏瘫等脑科疾病有突出疗效的经颅磁治疗仪,是衡阳市中医特色显著的现代化康复治疗中心。

       2023年,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荣获“衡阳市工人先锋号”。多年来,该科室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紧跟国家医改政策,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清廉医院建设中起到院内标杆作用。

       在业务技术方面,该科室始终坚持文化自信,发挥中医药特色,在传承中不断创新,目前已成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防治慢性病基地。据悉,今年以来,市中医医院中风脑病科共收治住院患者1050余人次,门诊患者6120余人次,病床使用率达108%;抢救急、危、重病人210余例,抢救成功率95%以上;收治的患者涵盖中风病、脑动脉硬化、眩晕、头痛、神经衰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帕金森病、失眠、癫痫、面瘫、脊髓炎等疾病,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编辑:黄沐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