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城英才故事|万锴:努力让冰冷的机器“听得懂话”

■文/图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张花

        人才档案

        姓名:万锴

        单位: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人才类别:优秀青年人才

        工作领域:工程设计

点击查看原图

        从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大门往里走,一直走到尽头的一个小山包,该公司的试验中心映入眼帘。与外界的寂静不同,试验中心内机器轰鸣,有人在做试验、有人在组装机器、有人在讨论问题,显得异常忙碌。

        作为试验总工,这里是万锴施展拳脚的地方。

        “测试的数据偏差大,是继续测试还是重装样机?”11月14日下午,记者采访时,万锴正与同事讨论解决方案。

        这是万锴的工作日常,他终日忙碌于机器的轰鸣声与技术数据分析中。尽管家里离公司不过半小时车程,他选择在公司附近租房住,轻松拿捏“时间成本”。

        作为湖南天雁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天雁”)引进的急需紧缺人才,短短两个月时间,他就摸清了两个进口“大块头”的脾性,打破技术制约,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

        “别人家的孩子”

        本科毕业直升博士


        今年43岁的万锴,随父母一起见证了衡阳工业的辉煌。

        新中国成立后,衡阳工业腾飞。彼时,五湖四海的朋友涌入衡阳,其中就有万锴的爷爷奶奶。到了万锴的父母辈,已经完全扎根衡阳。

        母亲从小在向阳机械厂(天雁前身)长大,父亲是机械工程师,出身工人之家的万锴,从小就养成了积极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动手能力也极强,坏了的玩具他能拆了重装。“年轻的时候,母亲自学学会了理发和缝纫,父亲则喜欢自己动手做家中各种常用用具。”万锴称,这是家风的传承。而正是这种耳濡目染,锻造了万锴极强的学习能力。

        万锴的学习从没有让父母操过心,一直都是许多人羡慕不来的“别人家的孩子”。高中就读于衡阳市八中,后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牛的是,本科毕业后,他直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

        挥别北京

        陪父母回衡阳养老


        2010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万锴凭借优异的成绩,顺利进入北京一家汽车配套企业工作。从实验室走进真实的应用场景,善于学习和钻研的万锴如鱼得水。当时,该企业从事汽车电子产品领域里一款传感器类产品的开发。这款产品在国内是首次进行国产化开发,完全是从零开始,经过一个完整的产品开发流程最终实现量产。在此过程中,万锴担任过系统工程师、售前工程师、项目经理。正是这一段经历,让他对汽车零配件行业的运行体系、工作模式和流程都有了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同时也培养了他对技术研发和技术管理类工作的驾驭能力。

        万锴在北京求学的时候,父母便辞去南方的工作,当起了“北漂”。本以为日子就这样定型,转折发生在2018年。那一年,退休后的双亲,不耐外地浮居的寂落,思乡之情日益强烈,决定返回故土。不忍年迈的父母独自回到衡阳,孝顺的万锴辞去北京的工作,毅然选择陪父母回衡阳养老。“毕竟我是家中独子,没有什么比陪在父母身边更重要。”万锴说道。

        入职天雁

        成功驯服进口“大块头”


        因为一些原因,万锴回衡阳后没有着急找工作。不久又碰上新冠疫情,闲在家的万锴便网购了10多本家装方面的书籍,开始自学家装设计。“跟我的专业其实是相通的,都是用软件画图。”万锴起初只是想改造自家旧房子。没想到改造后的效果,得到了亲朋好友的称赞。于是,万锴开始接手一些家装设计的活计。

        去年底,听说天雁招一名急需紧缺人才,万锴投送了简历。经过一轮电话沟通和两轮面试,万锴凭借出色的专业能力和对行业的深刻理解,于今年4月成功入职,成为公司试验中心的总工。

        回到母亲从小生活过的地方,万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这也让他很快适应环境并投入工作。试验中心有两个不大听话的进口“大块头”----增压器性能台架,因为受制于国外供应商的技术垄断和在售后服务上的不作为,长时间存在测不准、测不了的问题,这给公司试验设备的使用带来了很大困扰。

        如何“调教”好“大块头”,使之更好地“为我所用”,是万锴入职后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他和同事们一起从源头查起,通过反复比对、摸排和验证,用时两个月,最终摸清“大块头”的脾性,发现了多处隐患和错误,并逐步纠正之前的不当配置,提升了试验检测的精度。  

        万锴的到来,也为试验中心带来了新变化。之前,同事们不习惯做记录,导致遇到同类问题只能靠记忆。“这特别不利于技术积累。”万锴发现问题后,带头做好记录,并督促和约束大家不仅要勤动手,还要勤动笔。一段时间过后,试验中心的工作效率得到了提高,而同事们也感受到了勤动笔带来的好处。现在,大家不用督促,都能自觉做好记录。

        不断学习

        对未来充满期望


        在工作中,万锴非常注重对新同事的传帮带。赵田野毕业于沈阳理工大学,今年通过校招,成为天雁的一员。9月份来到试验中心时还是一名技术“小白”,在万锴的培养下,他已经能够熟练操作机器做试验。在他眼中,万博士工作特别认真负责,且做事很有条理,总是把事情安排得明明白白。

        入职以来,万锴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在他们眼中,万锴业务能力强,对试验的把握能力和验证管理到位,且很熟悉产品开发流程。“新的试验中心工艺设计方案做得很漂亮。”一位同事点赞道。

        万锴很幽默,他说之前自己是冲锋队员,在产品研发一线。现在是冲锋队员的帮手。尽管身份转变,但他很满意现在的工作。“这证明我还有很大的学习空间。”牛人就是这样,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并不断地超越自己。显然,万锴就是这一类牛人。

        天雁的充分信任,让万锴放开手脚施展抱负。而衡阳市的人才政策,更鞭策着他不断前进。“公司通知我去申请人才认定,没想到在网上提交资料就可以了,都不用自己跑腿,而且认定的速度很快。”

        对于未来,万锴充满期待。
【编辑:胡苏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