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衡云”食用菌基地迎来首批草菇采收季

点击查看原图

   ■衡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伍施施

  进入12月,位于珠晖区东阳渡街道东阳渡村的衡云生物科技公司的食用菌基地迎来了首批草菇“采收季”。

  走进基地大棚,立体菌床上探出不少圆润饱满的“小脑袋”,一颗颗草菇生机勃勃地宛如一把把“小伞”,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收菌菇,肥硕的菌菇装满箩筐,准备外销。

  “草菇又称南华菇,原本是生长在南方腐烂禾草上的一种野生食用菌,由南华寺僧人首先采摘使用,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基地技术总监罗章桂从事草菇种植研究已30多年,在他看来,草菇的营养价值高、口感鲜,非常受市场欢迎,但培育起来“可不简单”。

  罗章桂介绍,“想产出味鲜、天然无公害的有机草菇,我们必须像呵护小孩一样呵护它。”为给温度、湿度、光照等要求较高的草菇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基地大棚均配控温设备、加湿设备和光照设备,同时技术人员在草菇生长期间保持每三小时巡查一次,以保证草菇获得最佳的生长环境。

  “草菇生长周期非常短,只要15天,从播种开始,第7天出菇,第10天就可以采摘了。”正是因为看中这个市场,加上东阳渡村原本拥有的基础设备和资源环境,今年4月,以张壮志为首的一批新农人合伙成立了衡云生物科技公司,进行草菇种植,基地占地100余亩,共有20多个大棚,目前投产的有3个草菇大棚。

  基地充分利用农作物下脚料,如棉籽壳、玉米芯等,通过生物发酵技术处理原材料,整个生产过程保证绿色无公害。成熟的技术让基地草菇种出来品质上乘,主要瞄准广东、香港以及东南亚地区市场,目前基地每天都在铆足干劲生产,也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

  张壮志介绍:“基地全部投产后,将成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草菇基地,可实现年产值1.5亿元。”接下来,基地将继续完善设备,增设专业空调机组控温设备等,通过手机操作一键开启智能环境控制系统,实现自动检测、自动施肥和滴灌浇水,用科技赋能菌菇产业发展。

【编辑:钟文婷 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