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京!更“古”更“奥”更“惊新”


千年古都

“双奥之城”

北京

即将迎来一场万众瞩目的盛会


▲这是2021年12月13日在展示活动中拍摄的北京冬奥会火种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来到这里

你一定会

惊喜于她的新脉动

惊艳于她的新风貌

惊叹于她的新变化


▲这是2021年10月28日拍摄的国家速滑馆夜景。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千年古都

这样成为首个官宣的4万亿之城

2008年

北京GDP首次突破万亿元

初步预计2021年

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万亿元

成为首个官宣的4万亿之城


▲这是2022年1月11日在北京冬奥会主媒体中心内拍摄的媒体餐厅智能小吃档口。新华社记者 贺长山 摄

千年古都

这样进行“迭代升级”

2022年

创新驱动将继续成为北京发展的优势

筹办冬奥期间

北京通过非首都功能疏解

为高质量发展创造了空间

一幅幅画面

藏着“迭代升级”的答案:

北京亦庄的“火箭一条街”

见证了中国第一枚

民营商业火箭的诞生


▲北京星河动力电气实验室。受访者供图

北京大兴生物医药基地

一辆辆载着新冠病毒疫苗的冷链车驶出

将疫苗送往全国

乃至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1年7月20日,运送疫苗的冷链车在北京科兴疫苗厂区装货。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

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

去年11月正式启动

今年

将继续开展

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3.0建设


▲2021年10月19日,无人驾驶测试车辆(右一)在北京市亦庄一处测试路段行驶。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陆续落地的集成电路系列项目

新能源汽车项目

今年也将陆续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预计2至3年投产达产

......

千年古都

这样唤醒“都市乡愁”


这些年

许多北京人切实感受到

环境越来越好了

如今的北京

首次实现六项空气质量指标全部达标

密云水库蓄水量创历史新高

劣Ⅴ类水体全面消除

......


▲这是2021年8月24日拍摄的北京密云水库白河大坝(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北京市水务局供图)

不久的将来

规划总面积近600公顷的

国家植物园

将为北京增添“多样”绿色

近几年

北京进一步恢复老城风貌


如今

站在后海银锭桥上,凭栏西望

远处蜿蜒的西山山脊一览无余

著名的“燕京小八景”之一

“银锭观山”再现京城


其实

北京不仅唤醒了“老面貌”

还在建设“新面貌”

截至去年底

北京已开展65个公共空间

改造提升试点项目

目之所及

越来越多的公共空间

变得浪漫生动、多姿多彩


▲2022年1月1日,市民在北京望京一处室外冰场活动(手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艳刚 摄

灵秀山水环绕着美好的古城

不断书写着新的篇章

千年古都

这样华丽转身为“双奥之城”

首钢

因为奥运两次“变身”


▲2021年10月17日,演员在表演舞蹈《愿》。当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首钢集团主办的中国舞蹈家协会2021年环境舞蹈展演在北京首钢园举行。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后

首钢“从山到海”

将钢厂自京西石景山搬到河北唐山曹妃甸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申办成功后

首钢园“从火到冰”

再次进行更新改造

变身北京冬奥组委办公区

和国家冬季运动队冰上项目训练基地


▲2022年1月5日,中国花样滑冰国家集训队在北京进行北京冬奥会前最后一次公开训练,三对双人滑组合在首钢园冰上训练中心进行了上冰训练。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开年之际

首钢园持续“上新”重点项目

金安桥科幻产业聚集区亮相

一号高炉创新改造

“六工汇”商业设施正筑巢引凤

古老和现代的元素

烘托出冬日的静谧和美好

......


  ▲2021年11月9日拍摄的北京石景山首钢园。新华社发(王京广摄)

前不久

身披“瑞雪迎春”涂装的

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


▲2022年1月6日,G9981次北京冬奥列车停靠在京张高铁崇礼站。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这趟列车

将以350公里的时速

自动驾驶在

中国首条建成投用的智能高铁----

京张高铁上

在这之前,河北张家口

正式进入京津冀“一小时生活圈”

已经两年多了

坐着高铁去滑雪

已经成为冬日里

不少北京市民的一种“时尚”


 ▲这是2022年1月6日在G9981次北京冬奥列车内拍摄的北京2022年冬奥会会徽。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千年古都

这样牵手津冀协同发展

张北柔性直流电网工程

延庆换流站里

电网工程稳定高效运行

冬奥供电保障准备就绪


▲2021年9月25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延庆换流站的员工在检查变电设备。新华社记者 李欣 摄

“用张北的风点亮北京的灯”

印证着京津冀

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决心


▲这是2021年12月6日拍摄的云顶滑雪公园的赛道景色(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2022年

随着京雄高速北京段主体工程完工

平谷线、京唐(滨)城际铁路等项目加快建设

“轨道上的京津冀”将使三地变得更近

协同发展变得更强


▲一辆无人驾驶汽车在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内部道路进行道路测试(2021年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 摄

北京北京,步步惊“新”!

千年古都,又古又新!

这座城市

和这里的人民

怀揣着美好

向着新征程勇毅前行
【编辑:汤文韬】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