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衡阳在行动丨衡东县李花村:村社合一,共铸“禽蛋强村”

  记者唐翔

  “待路修好、厂房砌好,这条卤蛋深加工生产线便完整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实现飞跃式增长。”9月6日,衡东县霞流镇李花村,站在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自动化蛋鸡养殖场建设工地前,该村党总支书记阳国清告诉记者,“明年,我们村集体经济年营收就将超过3200万元。5年后,这一数字更是有望突破1个亿!”

  李花村靠近湘江,周边水系发达,适合养鸡放鸭。上世纪80年代初,村里家家户户养殖鸡鸭,尤其是蛋鸭养殖规模大,鸭蛋产得多。村民除销售部分鸭蛋外,剩余的全部用于加工咸鸭蛋。

  “李花村加工的咸鸭蛋口感好、味道香,畅销全国各地,还漂洋过海销往东南亚。”8组村民阳合林介绍,咸鸭蛋成为村民增收致富主要门路。

  居安思危。“村民们散养散加工的鸭蛋,表面上看赚了几张票子,实际上蕴藏着市场风险。”阳国清说,要抢占市场,抵御风险,必须走集约化、规模化之路。近年来,李花村先后引进湖南衡金优质农产品有限公司、衡东县汇溪谷食品有限公司等咸鸭蛋加工企业,年加工咸鸭蛋2.3亿枚,产值2亿元以上。

  在民营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村党总支意识到集体经济在李花村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于2017年成立衡东县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成为衡东县首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村社合一模式,以“党总支+合作社+村民”模式,由村党总支书记任法人代表,村党总支委员任理事会成员,村委会其他成员+贫困户代表+村民代表任监事会成员,由党总支委员会(理事会)为主体,领导组织实施合作社的规划、开发、管理、销售、营运。

  据悉,合作社采用油茶种植和林下土鸡养殖相结合的立体种养产业模式,种植优质油茶林128亩,全部采用自动化灌溉设施,相较于传统品种,出油率提高35%;饲养林下走地鸡20000羽,饲养特种水产12亩,合作社股权归全体村民所有,其中26户贫困户免费入股,享受7%保底收益,并优先享受务工安排。

  “目前,我们村养殖蛋鸡达10万羽。村里利用蛋鸡产业优势,从深圳引进了一条卤蛋深加工生产线,建设全国卤蛋加工专业村。”阳国清告诉记者,要建好全国卤蛋加工专业村,资金投入是关键。他算了一笔账:添置自动化蛋鸡养殖设备及一条卤蛋加工生产线,共需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目前,除了村集体筹资200万元外,资金缺口达800万元。

  有老板准备投资,被村支两委断然谢绝。阳国清说,村里发展产业,一方面是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另一方面,要让村民共同致富。村里决定,由全村2654人筹集建设资金。目前,该村已筹集资金500多万元。

  记者了解到,卤蛋加工车间和两栋鸡舍计划于9月底投产。蛋鸡自动化养殖基地和卤蛋深加工生产线投入生产后,年养殖蛋鸡逾10万羽,日产蛋9.5万枚,年加工卤蛋3000万枚。到2022年,产品线将全面建设完成,村集体经济年营收将超过3200万元,李花村以集体经济的形式铸造着“禽蛋强村”的地域品牌和行业地位。

  【记者手记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勇立潮头的李花村,对此理解深刻而真切:共同富裕是“全民共富”,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在拓展更宽广的“共富”路上,李花村成立“衡东县李花缘种养专业合作社”,成为衡东县首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创新村社合一模式,以“党总支+合作社+村民”模式,由党总支书记任法人代表,领导组织实施合作社的规划、开发、管理、销售、营运。

  前进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多亏李花村有阳国清这样的党支部书记“甘当绿叶滋养根”,通过“先富带后富”,共享创富路径与模式,带领家乡百姓一起奔向共同富裕路。

  我们期待着下一季的春暖花开,期待着李花村村集体经济年营收不断突破新高点!
【编辑:佚名】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