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鸣:为乡村振兴贡献光和热




“朱队长,看这红柚的长势,今年收成肯定好!”9月8日,看着园里丰收在望的红柚,湖南奇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阳山奇欣喜地说。
阳山奇口中的“朱队长”,是衡山县中医医院驻萱洲镇天水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朱晓鸣。
2019年5月,朱晓鸣来到衡山县萱洲镇天水村任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以来,他深入基层一线,急群众所想、所盼、所望。每当遇到困难,他就会自我加油:既然来驻村,就应该为村民们做点什么,要为这片土地留下点什么。
真心换来真情,虽然驻村时间不长,但他真情实意解决困难,成了村民的贴心人,每有忧愁欣喜,大家都会第一时间与他分享。
逆向而行
做村民安全的“守护人”
困难是最好的磨练,群众是最好的导师。上任之初,朱晓鸣就对这话感受颇深----与村民一同经历洪水、新冠肺炎疫情等突发事件,深刻体会到了一名扶贫干部的担当与使命。
2019年7月,衡阳连降暴雨,当时衡山县萱洲镇降雨量超过200毫米,湘江河水位超警戒线2.9米,沿河堤防和泥石流险情不断,天水村防汛形势迫在眉睫。
朱晓鸣当即与村支两委的同志积极组织党员义务队、组长及村民参与抗洪,连夜查看低洼处村民的房屋与转移附近的村民。大家不惧疲惫,不顾蚊虫的叮咬与被洪水泡烂的脚,在防洪堤上持续作业。在这期间他们成功堵住了三处管涌,完成村域内3公里的河堤加固与杀青工作,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2020年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朱晓鸣与村支两委的同志积极站在了抗疫第一线,组织党员义务巡逻队对村落进行消、杀毒,同时,对新回村的村民进行摸排,对武汉回来的村民实施网格化管理,确保村民人身安全。“上下一条心,战疫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脱贫攻坚也是如此。”
理清思路
做富民产业的“引路人”
要让村民富起来,培育产业是关键。天水村紧邻湘江,土壤条件优越,气候条件适宜红柚、油菜、白萝卜等农产品的生长,基于此,该村先后成立了“衡山良康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湖南奇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及众多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来发展种养殖业。目前,全村种养殖的农产品有10余个品种。
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得这里的农产品品质非常高,可让朱晓鸣发愁的是,天水村地处衡东、衡南、衡阳三县交界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农产品销路不佳。
张美兰家是天水村的贫困户,丈夫在外务工,20多岁的儿子和女儿都患有疾病。去年8月,张美兰家的百余斤菜籽油卖不出去,苦思无策的张美兰找到朱晓鸣,请他帮忙。“没问题,我帮你找销路。”朱晓鸣一口答应。
“各位同事,我们驻村贫困户的菜籽油,原生态压榨油,品质优良,要买的同事请联系我,既帮助贫困户,又买到绿色放心食品,一举两得!”去年8月17日,朱晓鸣在衡山县中医医院微信群里发出消息。当天,张美兰家的菜籽油全部销售一空。接过朱晓鸣送来的菜籽油款,张美兰笑了。
扎根一线
做服务群众的“贴心人”
脚下粘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2年来,朱晓鸣将身影留在了天水村的田间地头,村民家中。
去年5月底,朱晓鸣帮扶的贫困户谭祖来在夜晚驾驶摩托车时,不慎受伤。因为无助,同时也是因为信任,谭祖来的家人第一个联系了朱晓鸣。朱晓鸣接到电话后,第一时间陪其到医院,因为伤势比较重,其家庭无法承受起医疗费。朱晓鸣积极与县扶贫办、萱洲镇政府、县中医医院等机构联系,同时通过众筹等手段,为其解决了费用之忧。
贫困户周惊华家是红砖房,遇上下雨天,屋顶漏雨。为了改善周惊华家的居住环境,天水村将其列为危房改造对象。朱晓鸣了解后,积极筹措部分资金,完成了周惊华家的危房改造,保障了“人不住危房,危房不住人”的政策全面实施。
“要不是朱队长跑上跑下为我们解决资金问题,不知道哪天这房子就倒了!”周惊华说着说着,就对朱晓鸣竖起了大拇指。
“我觉得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能在自身范围内帮助农户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朱晓鸣表示,今后还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努力为人民办实事,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为天水村的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光和热。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