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衡阳在行动丨珠晖区江东村:做活“租赁”文章,走出特色发展之路

  记者周瑞华 实习生李欣辰

  每天,珠晖区和平乡江东村党总支书记刘增明都会在干净整洁的清泉农贸市场走走,看着生意兴隆的各个商家,心中非常踏实。他说:“作为典型的城中村,集体资产的门面和市场是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江东村由原洪塘村和原江东村合并而成。这里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区众多。村里毗邻火车站和飞机坪,很多地方是城区的一部分。

  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清泉农贸市场“风生水起”。市场面积近3000平方米,里面设有大小摊位310个。多年来,该村采取多种措施强化市场管理,保证市场内商品物资丰富,环境整洁干净,经营摊位井井有条,吸引着周边单位和众多居民前来采购。目前,市场聘请了18名管理人员,不仅解决了村里少数低收入村民的就业难题,每年还为村集体经济创收30多万元。“我们两口子2003年就到清泉市场来开店了,两间小门面养活了我们全家。”该村双跃组村民华登丽在清泉农贸市场内开了家南杂店。

  在市场管理中尝到了“甜头”,江东村又在“租”字上动脑筋,从盘活集体资产到整合闲置资源,做起了壮大集体经济的大文章。

  作为村里集体资产,原滨江大厦年久失修,日渐破败,处于“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不租出去,资产闲置可惜了;租出去,又没有足够资金维修加固,万一出了安全事故怎么办?2013年,该村主动与开发商合作,拆除了旧的滨江大厦,并在原址新建了楼盘。村里提出不要现金也不要住宅,获得了该楼盘4700多平方米的商业铺面。如今,这里每年可以为村集体经济创收约60万元。

  村里富了,村“两委”将更多关注目光投向提高群众的生活质量上。只要年满55岁的村民,每年都能在村里领取养老金。“从最开始的300元,后来一涨再涨,涨到了每年1000元。”刘增明介绍,现在,该村每年用于发放养老金的资金就达30多万元。

  前几年,有村民反映村里的偏僻路段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方便。村里组织施工,新安装了200多盏路灯,照亮了全村的“背街小巷”。

  “有了村集体经济做保障,村里开展工作也更有底气了。”该村一位年轻干部深有感触。

  记者手记:

  立足自身实际的特色发展之路

  壮大村集体经济不意味着必须去选择“高大上”的发展模式,只要能使当地经济可持续性自主“造血”,为群众提供多样化增收渠道,就是高质量的村集体经济。

  江东村打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固有观念,从实际出发,确立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是市场物业经营,还是盘活已有资产,切实走出了一条依托城市做活“租赁”文章的特色发展之路。

  大河有水小河满。集体资产做大做强了,村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才有能力做更多想做的事,才能惠及更多的村民,最终带动全村驶入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