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手访谈丨邹锟: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

  衡阳日报10月26日讯(记者 许珂)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并把强创新排在第一位,这在我市党代会历史上是首次。”谈及党代会,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邹锟兴奋不已,“党代会报告新意充盈、新风扑面,提到创新有89次之多。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们备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将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邹锟表示,今后五年,全市科技系统将坚持创新首位战略,进一步增强政治力、团结力、推动力、持续力,致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打造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市党代会确定的宏伟蓝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让创新成为衡阳最鲜明的标识。

  将坚持创新首位战略,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创新引领,建立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制度,积极探索完善实施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重大创新项目设立“首席科学家”等制度,创新科技奖励办法,努力构建大科技工作格局。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最大限度激发科技创新潜能,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大力支持和鼓励全社会创新,让衡阳每一个创新基因都释放出强大的活力,让雁城每一处热土都绽放出创新的光彩。

  将提升企业主体地位,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提质增量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200家。推进产业链科技强链工程,整合力量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争取得一批原创突破性成果。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更多科研成果在衡阳落地转化。

  将建设更多创新平台,推进创新赋能发展。争取大型科学仪器和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衡阳,积极建设和申报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致力打造衡州大道数字经济走廊,全力建设衡阳科创港(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衡阳分市场),积极推动中科院地理研究所衡阳站建设,支持南华大学知识产权和技术转移中心发挥好积极作用,加强创新联合体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力争省级及以上科技创新平台达到200家。

  将强化创新人才引培,打造创新人才“洼地”。深入推进“人才雁阵”计划、“万雁入衡”行动,综合运用“UP模式”(高校+园区)、柔性引才等方式招才引智,力争引进高精尖创新人才100名以上、高端创新团队20个以上。加强市级人才团队建设,积极培育优秀专家队伍,力争培养本土科技创新人才15万名。
【编辑:王丹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