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势如虹 擂响“锦绣新石鼓”
记者唐翔 通讯员李文恋 汤峰
金秋十月,石鼓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日,记者深入石鼓区各重点项目现场走访发现,广大建设者放弃休息奋战一线,铆足干劲拼抢工期,以奔跑的姿态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高位布局
率先全面开展产业链建设
“石鼓区将抢抓机遇,积极发挥商贸优势,在衡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上先行一步!”中共衡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石鼓区委书记颜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传统的商贸重地,石鼓区有作为消费中心的历史积淀,具备交通区位、企业项目、文化基础等优势。
早在去年,石鼓区就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产业链建设,并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锦绣新石鼓”。其中,“2”是指两大支柱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4”是指四大重点产业,即金融服务产业、绿色建筑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都市农业产业。同时,石鼓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要求和部署。
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清晰,也吸引众多头部企业前来布局。华侨城来雁新城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古老的来雁塔在三条大江汇合处矗立,创想中心潮流文化和非遗活动不时上演,华侨城一带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常去之地、学生课外学习的实践基地和雁城的新地标。随着“三馆”等配套设施建设,该地还成了外地游客、归乡游子的文化旅游打卡网红点。“我们有信心在石鼓这块热土把华侨城·来雁新城项目建设成为湖南省现代文旅综合体标杆项目!”湖南华侨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于吉林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硬核举措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产业项目的“土壤和水”,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项目活不了。石鼓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谢海蓉表示,“谁让产业项目落地过不去,我们就要跟这样的人过不去。”这已经成为石鼓区上下保障项目建设的主流心声和时代信号。
今年以来,石鼓区瞄准企业堵点、难点,精准解决企业难题,打造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腾飞。截至目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纪委监委追责2人。
其中,石鼓区税务局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名主办责任人”的原则,及时对接重点项目涉税费需求,成立由市局、区局两级业务专家参与的服务团队,倾情助力京东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项目顺利试营运,成立重点优势产业链和上市后备企业税收志愿服务分队,为企业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对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新业态经济企业、新办企业共131户按户建档立卡,抓好“一对一”政策服务,精准提供涉税业务政策辅导和上门服务。
就势兴业
建立13条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石鼓区依托原有发展产业链上的交通优势、市场资源和商贸基础,将打造“2+4”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现代产业强区的主要任务,并先后打造了13条产业链,推行“建一条产业链、连一批企业、带一批项目”的产业链工作机制。
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在基地内建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市里科技特派员也进行驻区指导。与多家科研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衡阳市蔬菜品种改良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各类科研仪器设备30余台(套)。乐富蔬菜、尚蔬园等链内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销售、实体门店、经销商代理、电商平台等方式建立起各种销售渠道,已与全国多个省(市)客户建立了供销关系。各类新鲜蔬菜不仅在衡阳市场供不应求,其产品还销至湖北、四川、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逐步打入国内主要蔬菜供销市场,带动了石鼓区餐饮创业和行业的发展繁荣。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喜报频传。石鼓区第一批计划实施项目85个,年度计划投资123.2亿元。截至8月底,完成年度投资计划74.2%。其中,第一批实施的13个省市重点项目,前8月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2.2%,全市城区排名前列。一个个大项目的梯次推进、滚动发展,为石鼓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金秋十月,石鼓大地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近日,记者深入石鼓区各重点项目现场走访发现,广大建设者放弃休息奋战一线,铆足干劲拼抢工期,以奔跑的姿态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
高位布局
率先全面开展产业链建设
“石鼓区将抢抓机遇,积极发挥商贸优势,在衡阳打造区域消费中心上先行一步!”中共衡阳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期间,石鼓区委书记颜和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传统的商贸重地,石鼓区有作为消费中心的历史积淀,具备交通区位、企业项目、文化基础等优势。
早在去年,石鼓区就在全市率先全面开展产业链建设,并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创宜游的“锦绣新石鼓”。其中,“2”是指两大支柱产业:商贸物流产业和文旅康养产业;“4”是指四大重点产业,即金融服务产业、绿色建筑产业、智能制造产业、都市农业产业。同时,石鼓先后出台了《关于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建设现代产业强区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从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制定发展规划等方面作出要求和部署。
发展目标明确,发展路径清晰,也吸引众多头部企业前来布局。华侨城来雁新城项目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古老的来雁塔在三条大江汇合处矗立,创想中心潮流文化和非遗活动不时上演,华侨城一带如今已经成为市民休闲的常去之地、学生课外学习的实践基地和雁城的新地标。随着“三馆”等配套设施建设,该地还成了外地游客、归乡游子的文化旅游打卡网红点。“我们有信心在石鼓这块热土把华侨城·来雁新城项目建设成为湖南省现代文旅综合体标杆项目!”湖南华侨城文旅投资有限公司监事会主席于吉林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硬核举措
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犹如产业项目的“土壤和水”,没有良好的营商环境,项目活不了。石鼓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谢海蓉表示,“谁让产业项目落地过不去,我们就要跟这样的人过不去。”这已经成为石鼓区上下保障项目建设的主流心声和时代信号。
今年以来,石鼓区瞄准企业堵点、难点,精准解决企业难题,打造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营商环境,以优质服务助力企业腾飞。截至目前,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纪委监委追责2人。
其中,石鼓区税务局按照“一个项目、一个服务团队、一名主办责任人”的原则,及时对接重点项目涉税费需求,成立由市局、区局两级业务专家参与的服务团队,倾情助力京东电商直播产业基地项目顺利试营运,成立重点优势产业链和上市后备企业税收志愿服务分队,为企业实行个性化定制服务。对区委区政府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新业态经济企业、新办企业共131户按户建档立卡,抓好“一对一”政策服务,精准提供涉税业务政策辅导和上门服务。
就势兴业
建立13条产业链
近年来,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完善,石鼓区依托原有发展产业链上的交通优势、市场资源和商贸基础,将打造“2+4”产业体系作为建设现代产业强区的主要任务,并先后打造了13条产业链,推行“建一条产业链、连一批企业、带一批项目”的产业链工作机制。
绿色食品产业链依托衡阳市蔬菜研究所和湖南环境生物学院,在基地内建有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站,市里科技特派员也进行驻区指导。与多家科研研究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建立了合作关系,设立了“衡阳市蔬菜品种改良工程技术中心”科技创新平台以及各类科研仪器设备30余台(套)。乐富蔬菜、尚蔬园等链内农业经营主体通过订单销售、实体门店、经销商代理、电商平台等方式建立起各种销售渠道,已与全国多个省(市)客户建立了供销关系。各类新鲜蔬菜不仅在衡阳市场供不应求,其产品还销至湖北、四川、江西、粤港澳大湾区等地,逐步打入国内主要蔬菜供销市场,带动了石鼓区餐饮创业和行业的发展繁荣。
经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全区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喜报频传。石鼓区第一批计划实施项目85个,年度计划投资123.2亿元。截至8月底,完成年度投资计划74.2%。其中,第一批实施的13个省市重点项目,前8月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92.2%,全市城区排名前列。一个个大项目的梯次推进、滚动发展,为石鼓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