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宁市:打造产业磁场,助推产业承接,做强产业链条
衡阳日报讯(记者周瑞华 通讯员袁毅华 杨立军)常宁市将牢固树立产业链思维,全力打造有色金属、纺织服装两大优势产业链,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常宁落实制造强省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7%,持续保持争先领跑态势。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
争政策,打造产业磁场。近年来,该市成功争取了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特色工业小镇“铜业小镇”、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等“金字招牌”,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有色产业链上企业已达36家;同时,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也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商务厅将其纳入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省纺织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该市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轻纺名品规模生产聚集地,省委、省政府将基地列入“十四五”重点培育建设的纺织产业特色园区。
搭平台,助推产业承接。先后投入57亿元推进园区提质升级,建成了瓦松铁路和园区骨干路网,配备完善了工业污水处理、固废安全处置等环保设施,通过PPP方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搭建有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和热电联产等环保平台;引进社会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工业互联网布局,着力建设专业化园区管理平台。
攻项目,做强产业链条。一方面,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链,铜铅锌产业基地一期稳定超产盈利,水口山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谷道新材料等5家企业建成投产,高诺铜产业园等4家企业试产,康家湾矿二期技改等扩能倍增项目开工建设,株冶二期20万吨锌项目、五矿金铜二期5万吨电解铜扩能项目抓紧筹备实施;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全省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牛仔服饰产业链,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园建成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购厂房27家,6家企业已入驻;环保园污水处理等关键项目开工建设;纺织基地一期预计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可形成年产2亿件牛仔服饰、年产值300亿元的能力。
下一步,常宁将认真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继续推进强链工程,不断完善产业平台,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全力争取率先建成千亿产业链,实现“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目标。
2020年,常宁落实制造强省建设获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激励。今年前三季度,该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4.7%,持续保持争先领跑态势。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300亿元,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亿元。
争政策,打造产业磁场。近年来,该市成功争取了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国家级大宗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省特色县域经济重点县、全省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特色工业小镇“铜业小镇”、省产业高质量发展园区等“金字招牌”,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有色产业链上企业已达36家;同时,湘南纺织产业基地项目也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省商务厅将其纳入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试点,省纺织服装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支持该市打造全国一流的特色轻纺名品规模生产聚集地,省委、省政府将基地列入“十四五”重点培育建设的纺织产业特色园区。
搭平台,助推产业承接。先后投入57亿元推进园区提质升级,建成了瓦松铁路和园区骨干路网,配备完善了工业污水处理、固废安全处置等环保设施,通过PPP方式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承载力不断增强;搭建有色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设立中小企业发展风险补偿基金;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和热电联产等环保平台;引进社会化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启动工业互联网布局,着力建设专业化园区管理平台。
攻项目,做强产业链条。一方面,做大做强有色金属产业链,铜铅锌产业基地一期稳定超产盈利,水口山集团、五矿铜业、株冶有色三大龙头企业生产经营均达历史最好水平;谷道新材料等5家企业建成投产,高诺铜产业园等4家企业试产,康家湾矿二期技改等扩能倍增项目开工建设,株冶二期20万吨锌项目、五矿金铜二期5万吨电解铜扩能项目抓紧筹备实施;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列入全省17个先进制造业集群之一。另一方面,加快建设牛仔服饰产业链,湘南纺织产业基地服饰园建成4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购厂房27家,6家企业已入驻;环保园污水处理等关键项目开工建设;纺织基地一期预计2022年二季度建成投产,可形成年产2亿件牛仔服饰、年产值300亿元的能力。
下一步,常宁将认真落实“三高四新”战略,扎实推进“三强一化”建设,坚持“工业领航、绿色崛起”,继续推进强链工程,不断完善产业平台,加快新兴产业布局,全力争取率先建成千亿产业链,实现“十四五”末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目标。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