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段家史闲话间,厚重党史铭心尖

  李柏芳

  五月的衡阳,高温与雷雨火热交织。

  5月15日,室外温度已经达到36摄氏度。在珠晖区葵花里一栋老旧楼房里,党员王继松一家三代7人,正聚在7楼一套不到一百平方米的住宅里,开展一场“家史谈心会”。

  缘起

  党史学习教育在衡阳掀起热潮时,一位叫郭娟的90后女干部无意发出的感慨,在衡阳市供销合作总社引起了强烈震动。郭娟外公是罗盛教的战友,1963年前后主动放弃身份回乡务农......然而,这些“革命家史”,就这样被时间淹没了!因为外公一直没有对外宣扬,只有舅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县武装部查阅了一番,才知道这段震撼人心的历史。这么多年来,除了在外工作的舅舅,晚辈们几乎无人知晓。今年清明,郭娟为了完成单位的征文任务,回乡问起舅舅,才知道这段激励后人的历史。

  衡阳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刘定安告诉记者,为了创新“学史增信”方式方法,在完成“规定动作”之时,该社开展“联系家史学党史”主题活动,其中就包括用“身边的事,家里的事”发起的“学党史,讲家史,感党恩,跟党走”征文活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踊跃投稿。到目前,在机关36名干部职工中,已收到26篇征文,还有多篇正在采写。没有想到的是,征文活动在全单位引发了一场“家史谈心会”的热潮。

  升温

  王继松是衡阳市供销合作总社党委委员、理事会副主任,他根据回忆写了一篇《百年情怀忆二伯》的征文。在递交之前,他为了确保史料真实,决定召集家人开一个“家史谈心会”。一则核实史料,二则以光荣的家史来增强家人对党的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信心。

  星期五,王继松相约远在衡南硫市、车江等地的哥哥、堂兄和侄儿,务必在星期六上午十点赶到他在葵花里社区的家里,开一个“家史谈心会”。

  相约而来,必有所备。哥哥王继伟还专门带来了《渔溪王氏族谱》。

  王继松89岁的老父亲打了“开场白”,讲的是“走日本”。1944年日本军队侵犯衡阳,他亲眼目睹日军在村子里犯下滔天罪行,给他留下了一生难忘的痛恨。

  讨论异常热烈。在车江医院退休的堂兄王继淙心直口快,听到堂弟王继伟说比他还早参军时,立即起身更正。他回忆说,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时,部队当年招了两次兵,他是第一批入伍,而堂弟应该是第二批后入伍的......兄弟言辞恳切,无话不说却情深似海。

  “父亲跟着共产党干革命心甘情愿,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王继淙此后讲述了自己父亲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还对《百年情怀忆二伯》提出了修改意见。

  侄儿王勇是衡南县车江医院的一名医生,青年党员。他说,“爷爷是我学习的榜样,爷爷毅然奔赴抗美援朝战场,英勇无畏,为党和国家默默奉献,我也要在基层工作岗位上发挥党员作用,脚踏实地、干出成绩。”

  “我们这个平凡家庭的故事,竟然和这么多伟大的党史事件串联在一起。长辈们一边讲,我就一边用手机在搜着党史,这比从书本中学习党史更生动,更形象。”王继松儿子王海龙现在是一名消防员,对这种跟着长辈一边聊家史一边学党史的方式赞不绝口。王海龙表示,回去后就递交入党申请书,一定努力工作,以实际行动传承好的家史、好的家风。

  传承

  阳光热烈,微风和煦。

  快到中午,王继松都还没有机会发言。你一言、我一语,话家风、学党史、颂党恩,大家高涨的热情,他不忍打断。

  “国是千万家,家是小小国。党史其实也是我们几代人的家史。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一代,要了解家史、学好党史,向先辈学习、向先进学习,要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王继松最后作了“家史谈心会”的总结发言。

  据了解,像这样的“家史谈心会”,在衡阳供销合作社系统已经是第三场了。
【编辑:唐锦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