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鸦村:“青鸦”变“凤凰”,都靠老乡帮老乡

        记者唐翔

        5月10日,记者驱车来到衡东县大浦镇青鸦村。沿途一条条宽敞整洁的道路逶迤延伸,一栋栋小洋房鳞次栉比,一口口水塘镶嵌在葱茏的水稻田间,村级便民服务中心窗明几净,村民文体活动广场上繁花似锦,一派秀丽的现代田园风光。曾经的“省级贫困村”已经飞上枝头,变成了美丽的“凤凰”。

        “青鸦之所以能蜕变成凤凰,都靠老乡帮老乡!”村支部书记邓文彬告诉记者。近年来,青鸦村充分凝聚统战资源力量,积极盘活社会资本,引导在外非公经济人士回乡参与扶贫事业,发挥他们在“党建+扶贫+产业”的“头雁效应”,积极探索“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

        青鸦村地处该县最南边,辖26个村民小组,农户706户3184人。2016年换届以来,村支两委班子充分发挥组织核心、战斗堡垒作用,发挥统战资源优势,凝心聚力谋发展,多次被评为“先进党支部”“衡东县文明村”,先后获“湖南秀美村庄”“衡阳市文明村镇”“湖南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村”“衡阳市基层党组织标杆支部”等荣誉称号。

        2017年,在乡贤、有志人士的支持下,按照“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模式,成立了“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全村所有的贫困户(60户149人)全部成为合作社股东。合作社以上级财扶资金、油茶补贴资金作为贫困户入股金,因地制宜流转本村“四荒地”400余亩,遵照合作社章程和财务制度,将土地流转租赁给“清雅田园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作扶贫产业油茶开发基地和特色水果采摘基地使用。积极引入油茶种植开发技术和中秋脆枣培育技术,参与合作社日常管理,协助制定合作社章程,为青鸦村的60户贫困户和脱贫攻坚事业倾注了极大的心力,取得了良好的成效。青鸦村所有贫困户全部脱贫,成功摘掉了“省级贫困村”的帽子。

        “青鸦村荒地面积多,适合发展休闲、养生、农业、造景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农业和创意农业。”邓文彬介绍,为挖掘这一资源优势,2018年,青鸦村积极争取统战各界人士的支持,按照“合作社+公司+农户”的模式,流转“四荒地”3000余亩,种植牛樟树30万株,预计投入3.5亿元,将产业特色和文化旅游结合起来,致力将青鸦村打造成特色文旅村庄。目前,青鸦村已经向9名海外华人华侨颁发了荣誉村民证书。如今,通过加快产业发展,一大批村民纷纷回乡创业或在村合作社、种养基地就近打工,既照顾了家庭又能实现稳定增收。

        青鸦村引乡贤回故乡建家乡,充分发挥乡贤在乡村建设、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青鸦村乡贤会会长伍回祝多次为家乡建设捐资捐物,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为青鸦村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重要贡献;青鸦村乡贤会副会长黄涛2019年来为村里的公益事业建设捐款捐物200万元以上......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通过近些年的努力,青鸦村从实践中总结经验,扩大乡贤范围,不断吸纳更多的能人志士加入到乡贤会,成立青鸦村新乡贤会,并着力做好与村乡贤各种交流沟通工作。通过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让乡贤了解青鸦,参与家乡建设,激发乡贤爱家乡的情怀,加强服务,形成崇尚乡贤氛围。对知名乡贤的家属亲属进行优待,让他们的家属亲属参与到村里的日常自治事务,提高了他们的政治地位;注意保护好知名乡贤的老房子,从一些细节入手,保留好他们珍贵的乡情。通过精心营造、细心工作,极大地促进了与乡贤的感情联系,激发了乡贤支持家乡建设的热情。

        据统计,近年来青鸦村乡贤参与村组修路、“同心广场”和村民活动中心等公共建设,参与扶老、助学等活动,累计捐资捐物超过1000万元。
【编辑:唐锦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