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高:从个体户到种植大户,好日子“种”出来

  文/王丹

  图/周围

  仲春时节,衡南县谭子山镇水井村的山坡上花香袭人,300余亩的脐橙正值花期。“这周都是雨季,气温只有20℃左右......”陆高像往常一样,盯着手机屏幕,查看一周的天气。深谙天气对脐橙种植的影响,每年到开花结果的过渡期,他就显得“心事重重”:“过去讲,农业种植靠天吃饭,现在是天要帮忙,要注重气象预报。”

  故乡这么美,舍不得丢掉它

  陆高今年35岁,是土生土长的水井村人,毕业后他与大多数年轻人一样,选择去大城市发展,先后在广东、云南经营过超市和宾馆,靠着勤劳肯干的拼劲,年收入接近百万。


  ▲云雾下的水井村美不胜收

  每逢节日,陆高会携家人一起回到水井村,看着家乡面貌“十年如一日”,陆高与父亲陆完生总想着能不能给家乡的改变助上一臂之力。


  ▲脐橙花散发迷人花香

  “故乡这么美,真舍不得丢掉它。”陆高说,如果青壮年都走了,谁来改变家乡的面貌?没有人挑担子,村里就越贫穷;村里越贫穷,就越留不住人。这样的恶性循环,何时是个头?

  于是,陆高立下志向,要靠种植业带领乡亲们致富。

  2017年,他与父亲到江西考察,发现脐橙种植收入很可观。他发现家乡的土质和环境也适合种植脐橙,回来后就先后在水井村流转土地500余亩,用于脐橙种植。

  陆高与父亲所要承包的荒山,当地的村民都说那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路、水、电一概不通,诸多的困难并没有挡住家乡创业的脚步,陆高跟随父亲进驻荒山,脱下西装,穿上农民劳作时的衣服,昔日的宾馆老板完完全全成为一个地道的农民。没有上山的路,自己修;没有水浇灌果蔬,挖井修渠......陆高与父亲用努力和汗水把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果园。

  从一知半解到半个专家

  2017年,陆高与父亲一起创立了衡南水井种养专业合作社,除了种植脐橙,合作社还开辟新地种植了优质稻与油茶。


  采访中,陆高回忆创立合作社时提到最多的一个字就是“难”。技术是一个根本性的难题。种植涉及到了方方面面的科学:土壤学、植物学、植物营养学......这样一个系统的知识储备,陆高不具备,干活的农民也不具备。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修枝整形,要除几次草,头脑里“完全没有概念”。


  ▲陆高与父亲陆完生正在查看树枝生长情况

  为了搞懂脐橙种植,陆高在网上找很多的资料,也拜访了很多的同行,同时也走访了许多果园,结识了不同的新农人,通过参加不同的社群活动来聚集资源,包括消费者资源。通过日积月累的学习,如今,陆高说起脐橙种植,俨然是半个专家了。


  ▲修修剪树枝

  陆高说:“做生态农业,严选绿色标准以上的食物,才能让人们吃的是无农残、无抗无激素、健康安全的生态农产品。”聚焦生态农产品,给市民提供绿色食品,是陆高一直以来所奉行的经营理念。

  “脐橙品种是我跟父亲考察了好几个月才定下的,我们用的都是有机肥,种出来的脐橙个头大、水分足,一点酸味都没有。还在2021衡阳市首届供销消费扶贫电商年货节中获得衡有味年货称号。”提起自家的脐橙,陆高兴奋地说道。


  ▲包装好的脐橙

  2020年,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批脐橙,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几万斤的脐橙很快被抢购一空。陆高说,第一批产量不高,2021年,预计脐橙产量将达10万斤左右。

  “乡村振兴给了我们更大信心”

  合作社成立以来,陆高父子俩采用“合作社+农户”模式与村民合作,通过务工、销售形式带动了周边39户农户就业。


  ▲工人正在除草

  “目前,合作社聘请长期工人11人,主要负责果园的施肥、除草等工作,每人每年的年收入3、4万不是问题,还包吃包住。”陆高说道。这11名工人中有一位是聋哑人,为了方便跟他沟通,陆高与父亲还学习了简单的手语。


  ▲合作社养殖的黑鸡

  如今,合作社除了脐橙与茶油,还养殖了鸡、鸭、鱼、猪、甲鱼、鸽子等禽畜类,多种产业蓬勃发展。陆高说:“我今年正在试养小龙虾,如果试养成功,我还需要再聘请几位村民过来帮忙,这样能让更多的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给了我们更大的信心,也给乡村发展带来了更多机会。”提起未来的规划,陆高说要将合作社打造成一个集农家乐、休闲、观光、垂钓、采摘、养老于一体的绿色山庄,吸引更多人来水井村游玩。
【编辑:王丹 责编:雷昕】
>>我要举报

衡阳日报电子报

衡阳晚报电子报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