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灿:“青年茶人”带领乡亲增收致富
文/魏臻臻 图/张志伟
初夏的茶园正是茶树飘香时,茶农们忙着采摘茶叶。5月7日,气温升高,嫩芽吐露,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皇茶文化园里,茶农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茶叶。满山的茶树长势旺盛,一株株茶树把大山装扮得漫山碧透,一片盎然生机。
“目前采摘的鲜叶主要是做成红茶,一天下来也有几百斤的产量。”今年30来岁的彭灿,是一名“青年茶人”,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扎根家乡。近10年来,彭灿大力发展茶旅文化产业,把近7000亩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山;在扮靓家乡“颜值”的同时,他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农旅发展的致富路,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工作中的彭灿
不忘初心,80后青年回乡当“茶人”
彭灿于1988年出生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2010年大学毕业后,学习动漫专业的彭灿便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待遇每月有2万元左右。“条件优越,但是思来想去,人不能总以钱为目标,应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彭灿表示,当时国家号召大学生回乡创业,国家对农村发展也是大力扶持,于是,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双全新村地处衡山县城西南,距衡山县城15公里、距南岳风景区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在彭灿看来,家乡资源丰富,条件较好,有一定海拔的山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2013年,在浙江、福建等地考察了茶叶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后,彭灿决定在家乡种植茶叶。
2013年下半年,彭灿前期流转土地5000余亩,投资开发的衡山皇茶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种茶的“门外汉”,彭灿只能通过不停的学习实践来提高自己。除了工作上兢兢业业,他还要不断钻研茶叶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比如茶叶病虫害防治、茶树的施肥、管理等。随着种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彭灿逐渐蜕变成了一名精通茶叶种植的“青年茶人”。2015年,衡山皇茶文化园正式投产。

▲衡山皇茶文化园
振兴家乡,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一个人过得好不算好,要带着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这个是硬道理。”彭灿一直把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为目标,并想方设法充实村民的钱袋子。
目前,皇茶种植是村里的龙头产业,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茶园的除草、施肥、剪枝、采摘、加工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到采茶高峰期,到彭灿的茶园里来务工的村民达上千人之多。

▲茶农采茶
在茶园里,一些村民正在除草。彭灿说,他请村民来除草,也是按照8小时工作制,每人每天60元计算工资,如果是操作机械,工资将加到100元每天。“在采茶旺季,我们都是论斤计工资,只要人够勤快,一人一天赚300元都不成问题。”彭灿介绍,公司用工方式比较灵活,哪怕只做半天也行,“这样就能有效把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工作强度不高又能在家门口就业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彭灿还相继投入数十万元,在村里配备科技服务宣传车,大力开展科技惠农培训;建立图书室,购置科技图书供村民阅读;制作安装了10多个科技宣传栏,宣传生产知识;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等,免费为广大茶叶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公司还建立了由3名茶叶专家、科技特派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队伍,为广大种植户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等。

▲皇茶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彭灿为当地村民发放薪资1800余万元,每人每年至少增收15000元;为当地培养技术茶工数十名,共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为全村硬化道路10公里以上,每年村里接待游客达15余万人。
茶旅融合,规划乡村振兴路线
2020年2月,双全新村“两委”换届选举,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充实到了村“两委”任职,彭灿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自2013年以来,彭灿就一直帮忙处理村里的事务。2017年,彭灿成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同时作为驻村服务站工作人员,是村“两委”工作的好帮手。“要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今,彭灿成了村里的党总支委员,更想着为村里的发展倾注自己更多的精力。
如今,双全新村7000亩的荒山已摇身一变,发展成了一个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在村民看来,家乡能有如此变化,“头脑灵活眼光独到”的彭灿功不可没。

▲建设中的茶园民宿
关于如何让当下的产业与村里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彭灿规划清晰:首先是把种植业做好、品牌打响,能让企业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带动当地的发展;然后是利用皇茶产业基础全方位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彭灿正规划打造“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未来,彭灿还打算利用茶园景观,结合村里的油菜田、田园吸水游步道、七彩骑行道、网红风车、风光看台、垂钓场、风雨步行桥等景观景点,建立婚纱摄影基地和网红打卡地,走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振兴路线。
初夏的茶园正是茶树飘香时,茶农们忙着采摘茶叶。5月7日,气温升高,嫩芽吐露,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皇茶文化园里,茶农正抢抓晴好天气采摘茶叶。满山的茶树长势旺盛,一株株茶树把大山装扮得漫山碧透,一片盎然生机。
“目前采摘的鲜叶主要是做成红茶,一天下来也有几百斤的产量。”今年30来岁的彭灿,是一名“青年茶人”,大学毕业后便一直扎根家乡。近10年来,彭灿大力发展茶旅文化产业,把近7000亩荒山变成了绿油油的茶山;在扮靓家乡“颜值”的同时,他还带领乡亲们走上了农旅发展的致富路,激发了乡村振兴的新活力。
▲工作中的彭灿
不忘初心,80后青年回乡当“茶人”
彭灿于1988年出生在衡山县开云镇双全新村,2010年大学毕业后,学习动漫专业的彭灿便收到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企业抛出的橄榄枝,待遇每月有2万元左右。“条件优越,但是思来想去,人不能总以钱为目标,应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彭灿表示,当时国家号召大学生回乡创业,国家对农村发展也是大力扶持,于是,他毅然选择回乡创业。
双全新村地处衡山县城西南,距衡山县城15公里、距南岳风景区8公里,地理位置优越。在彭灿看来,家乡资源丰富,条件较好,有一定海拔的山区,雨量充沛,空气湿度大,非常有利于茶树的生长。2013年,在浙江、福建等地考察了茶叶种植技术和市场行情后,彭灿决定在家乡种植茶叶。
2013年下半年,彭灿前期流转土地5000余亩,投资开发的衡山皇茶文化园正式动工建设。俗语说万事开头难,作为一名种茶的“门外汉”,彭灿只能通过不停的学习实践来提高自己。除了工作上兢兢业业,他还要不断钻研茶叶种植方面的专业技术,比如茶叶病虫害防治、茶树的施肥、管理等。随着种茶技术的不断提高,彭灿逐渐蜕变成了一名精通茶叶种植的“青年茶人”。2015年,衡山皇茶文化园正式投产。
▲衡山皇茶文化园
振兴家乡,带领乡亲们增收致富
“一个人过得好不算好,要带着大家一起好才是真的好,这个是硬道理。”彭灿一直把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脱贫致富为目标,并想方设法充实村民的钱袋子。
目前,皇茶种植是村里的龙头产业,公司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新模式,茶园的除草、施肥、剪枝、采摘、加工等,为当地村民提供了2000多个就业岗位,每到采茶高峰期,到彭灿的茶园里来务工的村民达上千人之多。
▲茶农采茶
在茶园里,一些村民正在除草。彭灿说,他请村民来除草,也是按照8小时工作制,每人每天60元计算工资,如果是操作机械,工资将加到100元每天。“在采茶旺季,我们都是论斤计工资,只要人够勤快,一人一天赚300元都不成问题。”彭灿介绍,公司用工方式比较灵活,哪怕只做半天也行,“这样就能有效把村里的一些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起来,工作强度不高又能在家门口就业补贴家用,何乐而不为?”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彭灿还相继投入数十万元,在村里配备科技服务宣传车,大力开展科技惠农培训;建立图书室,购置科技图书供村民阅读;制作安装了10多个科技宣传栏,宣传生产知识;引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等,免费为广大茶叶种植户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公司还建立了由3名茶叶专家、科技特派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科技专家服务队伍,为广大种植户开展科技咨询、科技服务、科技培训等。
▲皇茶种植基地
截至目前,彭灿为当地村民发放薪资1800余万元,每人每年至少增收15000元;为当地培养技术茶工数十名,共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为全村硬化道路10公里以上,每年村里接待游客达15余万人。
茶旅融合,规划乡村振兴路线
2020年2月,双全新村“两委”换届选举,一批作风正派、思路清晰、懂经营、善管理的年轻党员充实到了村“两委”任职,彭灿就是其中之一。
其实,自2013年以来,彭灿就一直帮忙处理村里的事务。2017年,彭灿成为一名县人大代表,同时作为驻村服务站工作人员,是村“两委”工作的好帮手。“要把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而今,彭灿成了村里的党总支委员,更想着为村里的发展倾注自己更多的精力。
如今,双全新村7000亩的荒山已摇身一变,发展成了一个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在村民看来,家乡能有如此变化,“头脑灵活眼光独到”的彭灿功不可没。
▲建设中的茶园民宿
关于如何让当下的产业与村里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彭灿规划清晰:首先是把种植业做好、品牌打响,能让企业有更雄厚的经济实力带动当地的发展;然后是利用皇茶产业基础全方位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的村民致富,提高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彭灿正规划打造“吃农家饭、品农家茶、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特征的乡村旅游目的地。未来,彭灿还打算利用茶园景观,结合村里的油菜田、田园吸水游步道、七彩骑行道、网红风车、风光看台、垂钓场、风雨步行桥等景观景点,建立婚纱摄影基地和网红打卡地,走一条茶旅融合发展的振兴路线。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