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向纵深推进
记者 许珂
一株株梨树茂密成荫,个头饱满的金甲脆梨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7月21日,太阳刚刚升起,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1500亩金甲梨园就迎来了一批游客。他们手拿小塑料篮,在果林间穿行,充分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泥泞的道路变平坦了,臭味扑鼻的旱厕不见了,陈年的垃圾清运走了,浑浊的河流变清了,堰头村现在成了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梨园负责人吴力告诉记者,“今年采摘季,梨园开园仅10天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周边的农家乐跟着争光,村民别提多高兴了。”
堰头村的巨变,正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生动写照。
谋划治理有“高度”
环境整治打好“整体战”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以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三大革命”为重点,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了“湖南经验”的“衡阳样本”。
“截至去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已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位一体”一同部署、统筹推进,建立了“四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指挥体系,从组织领导上予以根本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我市还出台了《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下发了《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压实了部门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被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自2018年以来,我市通过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季战役”等系列战役,广泛发动农民群众自觉开展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村庄“脏乱差”问题。截至目前,全市98%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
科学治理有“精度”
乡村建设亮出“组合拳”
红如火、粉如霞、白如云,各种樱花竞相绽放,把大自然点缀得春意盎然......去年以来,常宁市罗桥镇庙山村的“樱花园”被朋友圈频频“刷爆”,成为了游客眼中的“网红地”。
“这儿太漂亮了!”采访期间,记者偶遇前来“打卡”的市民张文定一家。他告诉记者,早听说庙山村风景优美、环境整洁,今天过来一看,真的是名副其实。特别是以前闻“味”就怕的农厕,现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穿”白墙,内“搭”瓷砖,配齐洗手盆、水冲式便池,还有供游客随手取用的厕纸......
曾几何时,“厕囧”是乡村的尴尬。基础设施跟不上,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点,庙山村上下深谙此理----想发展就必须改变。
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强力实施“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等举措,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村469户全部完成改厕,建成公厕7座。
环境美了,庙山村的蝶变由此开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乡村旅游,该村以“樱花节”为依托,加速建成知名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逐步实现了“乡村变景区”的愿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庙山村一年游客接待量逾30万人次,全村人平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治理污水垃圾。全市101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顺利推进。2234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日常保洁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已有379个行政村建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9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控制。
----狠抓“厕所革命”。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指导各县(市)区推进农村改厕;要求改一个、成一个,提升农村改厕工作质量与实效,确保好事办好、群众满意。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改造农厕27万余户,新建公厕278个。同时同步推进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提升村容村貌。全市共完成了121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拆修建管”四种形态,对“四类房”实施依法依规整治。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抓好农村道路绿化,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4145.3公里,全面实现了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沥青)路“组组通”。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也生动地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命题。
探索治理有“温度”
乡风文明合奏“交响乐”
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群众参与,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
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一场人人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以另一种模式持续开展----农民只需将家里堆放的废纸盒、废旧电器、旧衣服等存进“银行”,就能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
“家庭改厕、改厨,每项可积10分;种植生态农产品,每户可积5分......银行正式投入使用后,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不再乱倒垃圾,每家每户也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祖祖辈辈生活在梅花村的杨志义告诉记者,村民们在积分的过程中,规范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修养和素质,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在杨志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其口中的“银行”----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只见墙上醒目处粘贴着《梅花村垃圾分类积分标准》《积分兑换实物一览表》,旁边的货架上整齐地堆放着牙膏、清洁剂、大米、食用油等日用品。隔壁的屋子是废旧用品存放点,老百姓送来的废旧物品被工作人员分门别类地摆放着。
据了解,作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梅花村,自2019年底开始设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实行“积分制”管理。两年多来,“小积分”在乡村卫生治理中发挥了“大用处”。
“积分制就像是兜天袋,将各项工作囊括在里面。”梅花村党总支书记刘准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多次提倡垃圾分类,但“雷声大,雨点小”,很多村民只是应付。自从实行“积分制”后,村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村垃圾减量40%以上。原来第三方清运公司一年收费5.8万元,现在费用直接减少了2万元。
今年以来,屋场恳谈会在衡阳全面推行,通过这个平台,干部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老百姓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人们关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话题也成为“热词”,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屋场恳谈会上。“要特别注重规划设计,把它和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等放在一起考虑,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要健全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清理各户房前屋后、村巷村道积存垃圾,村庄周围、道路两侧的散落垃圾也不能放过”......
恳谈会上,干部与村民“零距离”交谈交心,了解“民意、民惑”,共话乡村振兴愿景,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近三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中央省支持、市补助、县为主体、乡村自筹、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体系,共筹集投入资金逾20亿元。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行动,努力打造美丽乡村。衡阳县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县,衡南县宝盖镇等8个乡镇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乡镇,先后有衡南县喇叭堰村等34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
展望“十四五”,“蓝图”更加美丽。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
一株株梨树茂密成荫,个头饱满的金甲脆梨挂满枝头,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7月21日,太阳刚刚升起,珠晖区茶山坳镇堰头村的1500亩金甲梨园就迎来了一批游客。他们手拿小塑料篮,在果林间穿行,充分享受惬意的休闲时光。
“泥泞的道路变平坦了,臭味扑鼻的旱厕不见了,陈年的垃圾清运走了,浑浊的河流变清了,堰头村现在成了城里人眼中的香饽饽。”梨园负责人吴力告诉记者,“今年采摘季,梨园开园仅10天就接待游客近万人次,周边的农家乐跟着争光,村民别提多高兴了。”
堰头村的巨变,正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的生动写照。
谋划治理有“高度”
环境整治打好“整体战”
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事关农村社会文明和谐。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认真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创建美丽宜居乡村为目标,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以农村改厕、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三大革命”为重点,攻坚克难,多措并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了“湖南经验”的“衡阳样本”。
“截至去年,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已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开展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三位一体”一同部署、统筹推进,建立了“四级书记”抓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指挥体系,从组织领导上予以根本保障。为进一步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我市还出台了《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明确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总体目标、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任务、工作步骤、保障措施和考核办法;下发了《衡阳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责任分工方案》,压实了部门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与此同时,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还被列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年度考核和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
自2018年以来,我市通过打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春节战役”“春季战役”“夏季战役”“秋冬季战役”等系列战役,广泛发动农民群众自觉开展以“一拆二改三清四化”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集中整治村庄“脏乱差”问题。截至目前,全市98%的村庄开展了清洁行动,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基本实现了干净整洁有序。
科学治理有“精度”
乡村建设亮出“组合拳”
红如火、粉如霞、白如云,各种樱花竞相绽放,把大自然点缀得春意盎然......去年以来,常宁市罗桥镇庙山村的“樱花园”被朋友圈频频“刷爆”,成为了游客眼中的“网红地”。
“这儿太漂亮了!”采访期间,记者偶遇前来“打卡”的市民张文定一家。他告诉记者,早听说庙山村风景优美、环境整洁,今天过来一看,真的是名副其实。特别是以前闻“味”就怕的农厕,现在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外“穿”白墙,内“搭”瓷砖,配齐洗手盆、水冲式便池,还有供游客随手取用的厕纸......
曾几何时,“厕囧”是乡村的尴尬。基础设施跟不上,成了乡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对于这一点,庙山村上下深谙此理----想发展就必须改变。
近年来,该村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住房、强力实施“一拆二改三清四化”行动等举措,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截至目前,全村469户全部完成改厕,建成公厕7座。
环境美了,庙山村的蝶变由此开始。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乡村旅游,该村以“樱花节”为依托,加速建成知名的生态旅游度假目的地,逐步实现了“乡村变景区”的愿景。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庙山村一年游客接待量逾30万人次,全村人平年增收2万元以上。
一幅幅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画卷背后,处处体现着市委、市政府立足民生、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魄力和智慧。
----治理污水垃圾。全市101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全部完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垃圾中转站、生活垃圾填埋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顺利推进。2234个行政村均已建立日常保洁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已有379个行政村建有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或纳入城镇污水管网,930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乱排乱放得到有效控制。
----狠抓“厕所革命”。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好字当头、质量优先,指导各县(市)区推进农村改厕;要求改一个、成一个,提升农村改厕工作质量与实效,确保好事办好、群众满意。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新改造农厕27万余户,新建公厕278个。同时同步推进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
----提升村容村貌。全市共完成了1211个村庄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拆修建管”四种形态,对“四类房”实施依法依规整治。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抓好农村道路绿化,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4145.3公里,全面实现了25户以及100人以上自然村水泥(沥青)路“组组通”。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70%以上村庄达到绿色村庄标准。
一组组数据,充分展示了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变化,也生动地阐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宏大命题。
探索治理有“温度”
乡风文明合奏“交响乐”
人居环境整治离不开群众参与,离不开长效机制的“保驾护航”。
在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一场人人参与的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以另一种模式持续开展----农民只需将家里堆放的废纸盒、废旧电器、旧衣服等存进“银行”,就能兑换成日常生活用品。
“家庭改厕、改厨,每项可积10分;种植生态农产品,每户可积5分......银行正式投入使用后,村民们积极性很高。一段时间下来,大家都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良好生活习惯,不再乱倒垃圾,每家每户也会把房前屋后打扫得干干净净。”祖祖辈辈生活在梅花村的杨志义告诉记者,村民们在积分的过程中,规范了生活习惯,提高了环境保护意识,提升了修养和素质,农村人居环境也得到了改善。
在杨志义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其口中的“银行”----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只见墙上醒目处粘贴着《梅花村垃圾分类积分标准》《积分兑换实物一览表》,旁边的货架上整齐地堆放着牙膏、清洁剂、大米、食用油等日用品。隔壁的屋子是废旧用品存放点,老百姓送来的废旧物品被工作人员分门别类地摆放着。
据了解,作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梅花村,自2019年底开始设立厚德同心积分银行,实行“积分制”管理。两年多来,“小积分”在乡村卫生治理中发挥了“大用处”。
“积分制就像是兜天袋,将各项工作囊括在里面。”梅花村党总支书记刘准告诉记者,以前村里多次提倡垃圾分类,但“雷声大,雨点小”,很多村民只是应付。自从实行“积分制”后,村民的垃圾分类积极性明显提高,全村垃圾减量40%以上。原来第三方清运公司一年收费5.8万元,现在费用直接减少了2万元。
今年以来,屋场恳谈会在衡阳全面推行,通过这个平台,干部们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老百姓最关心、最棘手的问题解决在“家门口”。人们关心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话题也成为“热词”,高频率地出现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屋场恳谈会上。“要特别注重规划设计,把它和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等放在一起考虑,做到同研究、同部署、同推进”“要健全完善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面清理各户房前屋后、村巷村道积存垃圾,村庄周围、道路两侧的散落垃圾也不能放过”......
恳谈会上,干部与村民“零距离”交谈交心,了解“民意、民惑”,共话乡村振兴愿景,共同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
近三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建立中央省支持、市补助、县为主体、乡村自筹、农民群众和社会力量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投入体系,共筹集投入资金逾20亿元。同时,通过持续开展“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示范行动,努力打造美丽乡村。衡阳县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县,衡南县宝盖镇等8个乡镇成为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全域推进乡镇,先后有衡南县喇叭堰村等34个村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
展望“十四五”,“蓝图”更加美丽。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市将深入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持续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梯次推动乡村山水林田路房整体改善。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城乡一体化第三方治理,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0%以上,村庄公共厕所普及率达50%以上,农村集中居住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5%以上,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100%。
>>我要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