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晚报》文旅周刊丨罐子街“访古”

  衡阳晚报2月5日讯(记者周瑞华) 罐子街是衡南冠市的古称。因出产陶罐远近闻名,古称罐子场,也叫罐子街,今称冠市。

  去冠市寻古,源自该镇党委宣传委员谢玉红的邀请:衡阳晚报《文旅周刊》办得不错,可否推介冠市啊,这里不仅有古井、古树、古祠,还有古寺庙、古火山、古民居呢……

  古火山的发现源自土色

  “古火山?”记者首次听说。乡镇有古祠、古树、古民居等都还顺理成章,古火山非常少见。

  1月底,记者抽空赶到冠市。谢玉红第一站就带记者去看古火山。原来,古火山就在当地开发的凌波风情小镇的入口处。放眼望去,大片山地被挖成了不规则的空坪,山上有枯草和树木。从小道爬上坡看到,现场粗看跟别的荒山差不多。

点击查看原图

  “请细看,这里土色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在谢玉红提示下,记者发现果真如此,靠马路边一个土堆下明显是黄土,其他的土是灰褐色。既非湘南地区常见的紫色页岩,也非黄土。据说,当初人们怀疑是什么矿,请专家检测才发现是火山灰。由于年代久远,火山口已无处可寻,只留下大片火山土。

  之后,这片地方就暂停开发了。当地政府有意把古火山遗迹作为乡村游的景点展示,正在做相关规划。

  700年的古树与古井古祠堂

  第二站到镇边的高岭刘氏宗祠。2019年3月,这个古祠名列我省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点击查看原图

  当天祠堂大门紧闭,前坪有口大水塘,祠堂立在田野山脉间,显得有点空旷。这是湘南地区明清时期的传统建筑,灰瓦青砖马头墙,建筑构图精美,工艺精湛,既有精雕细琢,又有简练粗放。资料上说,祠堂里有36条龙,12只凤,第一进前廊顶棚棂格天花嵌五彩瓷盘,整个建筑以28根木(石)柱支撑,象征天上28星宿集聚宗祠……
点击查看原图

  离开祠堂沿新修的水泥路前行不远,便可见马路左右各有一颗参天大树,树下都有水井。右边的大树斜着向上伸展,树上挂着块10年前的标牌,说明是重阳木,树龄760年。重阳木是树姿优美的乔木,冠如伞盖,花叶同放,花色淡绿,秋叶转红,艳丽夺目,冬天只剩光秃秃的树干和树枝。推算一下是南宋理宗时代、公元1250年左右栽的。井还在用,装有2根抽水管。当地人说,井是龙眼睛,大树是龙角,龙头在中间的水塘里,周边起伏的山岭是龙身,附近有古民居刘家老屋。在此回望祠堂,古树像两个扶手,祠堂像坐在“龙椅”上……

  第三站拜访了今年70多岁的刘美珊老人,他当过多年的村支书。刘老展示了《刘氏七修宗谱》。据说,高岭刘氏的开基祖是刘正辉。南宋端平51年(公元1234年),就是宋蒙联手灭金的那年,他从江西吉安迁到冠市,现在繁衍了31代,分散在各地有3万多人,后人中出了不少人才,族谱上记载刘家收到的《圣旨》有21件。看来,古祠和刘氏后人的故事挖掘一下,的确能为乡村旅游增光添彩呢。

  清泉五大名寺之古皇山寺

  第四站到了冠市最高的山——古皇山,镇边上有古皇山寺,是纪念神农氏采药而建。

  传古皇山寺始建于唐中期,距今1300多年。历来香火旺盛,被誉为清泉(辖区包括衡南和衡阳两县)五大名寺之一,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驱车去古皇山寺,有很陡的水泥路,仅容一车单行。只是寺庙已破败,香火遗迹很多,庙顶部分坍塌,住寺的和尚远游了。寺外立有石碑一块,无言地诉说着过去的辉煌。

  走马观花,匆匆“访古”,感觉冠市的确保存了诸多“乡愁”元素,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景点比较集中,适合搭配农家乐推行一日游,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附近有特色种植冰糖橙、苗圃基地、油茶山庄和美丽的沙河,该镇的凌波青年足球队也有特色,镇里还有两个标准足球场……

  据了解,当地政府正打算利用资源优势,推动乡村振兴“一点一线一面”发展,即以凌波风情小镇为中心点,集聚东乡的饮食文化和农副产品,打造食品一条街和农副产品一条街。以古井、古树、古祠、古寺庙、古火山、古民居为一线,带动乡村全域旅游。同时,擦亮“石鼓赤玉”红豆腐、“三星楼”鲜榨粉、黄竹“全牛宴”等传统招牌,全力打造“要吃有吃,要耍有耍”的冠市印象。 返回衡阳全搜索首页>>

-----------------------------------------------------------------------

回顶部

热点新闻

本站热图

关于我们 - 集团简介 - 广告服务 - 诚聘英才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6-2020 衡阳全搜索 All Rights Reserved
新闻热线:0734-8611110 广告热线:0734-8686235 发行热线:0734-8223670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2013025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3120180009 湘公网安备 43040702000120号